“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教育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對於廣大的家長朋友們而言,並非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中途一旦出現了問題,很有可能會導致前功盡棄的情況發生,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情,也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後果。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洪女士(化名)家的女兒,今年剛剛才過5歲的生日,看起來很是乖巧可愛,令人覺得很懂事。然而,這個懂事的孩子,卻做了一件讓媽媽很生氣的事情。

某天下班回來的洪女士,由於跟客户之間的溝通不順利,所以被上司批評了一頓,導致回家的時候心情壓抑。而在這個時候,只想安靜休息一會兒的她,聽到女兒不停地在耳邊説:“媽媽,我要10塊錢”。

身心都很疲倦的洪女士,沒興趣去了解女兒要錢幹什麼,直接對於孩子説:“要錢做什麼,天天就知道花錢,怎麼不去偷去搶啊”。

其實在話説出口之後,洪女士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對了,但礙於“家長威信”,並沒有立刻去安撫自己的女兒。

過了一會兒,緩過心態的洪女士,想要跟女兒聊聊為何要錢的時候,發現孩子正在她包裏偷偷拿錢。這一幕讓洪女士覺得很驚訝,並且按耐不住火氣,打了女兒的手心。

後來洪女士才知道,女兒這次要錢,不是為了買零食、玩具,而是想給快要過生日的媽媽買一份小禮物。瞭解到這些後,洪女士也有些後悔,責怪自己沒有放平心態,還用錯誤的語言,令孩子做出偷錢的事情。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為何,孩子會出現偷錢的行為:

從洪女士這件事情上來看,主要是説錯了話,在女兒“要”錢的時候,沒有去了解原因,造成女兒在聽到批評的話之後,選擇用“偷”的方式得到錢。

這種情況在小孩子身上較為常見,由於尚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當碰上想買的東西,在沒有要到錢的時候,會擔心爸爸媽媽不給自己買,所以會有“偷錢”這一行為。

而且,一部分小孩子會有攀比的心理,他(她)們知道錢可以買到許多東西,當家長無法滿足心中的願望,在其他小夥伴面前無法“炫耀”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去偷錢。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如何應對與預防孩子“偷錢”:

一、應對

家長要保持冷靜,瞭解孩子想法

很多家長會跟洪女士一樣,看到孩子有偷錢的舉動後,立刻火冒三丈,上來便是一頓打或者一通罵。儘管有句話叫做“三歲看到老”,但不是完全正確的,在很多小孩子的眼裏,拿錢是為了滿足心願,並不瞭解做這種事情的嚴重性。

寶爸要在這個時候保持冷靜,先了解孩子偷偷拿錢的原因,通過孩子傳遞出來的信息,再用合適的方法去處理,避免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同時,要講明偷錢是不對的,適當地予以一些“懲罰”,如做家務等等。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二、預防

1、學會正確引導孩子,避免慾望加強

部分家長對孩子是溺愛的,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做到了要什麼給什麼,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了物資上的快樂。但是,作為要引導孩子擁有正確人生的父母,需要教會孩子控制慾望,不能地沉溺在物資滿足上。

比如孩子需要一件物品,父母即便有能力立刻買回來,也可以要求孩子適當地做些事情,將物品當成獎品。當孩子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這份物品後,會變得更為愛惜。而且,也會在過程中,慢慢有塑造出正確的價值觀。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2、避免一毛不拔,適當給孩子零花錢

相對於對孩子很大方的家長,也有不少家長過於嚴格,平時一點錢也不讓孩子碰。然而,很多事情都是越控制,越容易出現失控的現象。當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有零用錢,自己卻一毛錢都拿不出來的時候,會鋌而走險去偷錢。

3、及時發現,並且積極消除誘因

“以身作則”是很直觀的教育方式,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腳地花錢,同時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予以更多的關注,讓孩子不會有內心空虛,選擇用“偷錢”來填充的情況。

很多孩子在犯錯的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做的是錯事,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直接在心中判定孩子變壞了,卻不懂得以教育引導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哪些地方做錯了,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不樂觀的。

人生在世難免會犯錯,父母需要接受這一事實,在孩子出錯的時候,提供改正的建議,讓孩子可以及時瞭解到,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錯誤的。如此一來,有助於孩子養成直面錯誤的勇氣,而不是選擇逃避,或者是一再犯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86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我要10塊錢”,寶媽一句錯誤回答,孩子把要變成了“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