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弟弟和姐姐打架,衣服“被撕碎”滿臉是淚,媽媽:打不過還不躲?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健康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大家總開玩笑,打弟弟要趁早。
因為弟弟成長很快,身高和力氣很快就會超過姐姐,彼時姐弟再打一架,姐姐很難在戰場上“佔據上風”。
網上這對姐弟,就用實際行動演繹了什麼叫做“打弟弟要趁早”。
弟弟總是格外調皮,特別喜歡招惹姐姐,姐姐不搭理弟弟,弟弟還對姐姐還不依不饒,姐姐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戰爭一觸即發。
但是因為“實力懸殊”,所以弟弟被姐姐完虐,什麼也做不了,只能在原地嚎啕大哭。
明明知道是自己招惹不起的人,但是弟弟總有一顆“翻身做主人”的心,不停的向姐姐發起挑釁,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找打”。
只見弟弟滿臉是淚,從表情上都可以看出哭的有多心碎,口水都哭出來了。
弟弟的衣服已經被姐姐撕碎了,露出潔白的肚皮,兩隻小手扒拉着自己破爛的衣服,哭的要多傷心有多傷心,一邊大哭一邊給自己抹淚。
這副情景看在媽媽眼裏又心疼又好笑,還説兒子:“打不過還不躲?也不學聰明一點。”
網友更是紛紛調侃:“笑翻了”“從小就知道女人不好惹”
不過笑歸笑,姐弟打架有多煩,相信家長都知道。作為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好姐弟之間的關係呢?
1.不要對姐姐説“你要讓着弟弟”
在大家的印象中,哥哥和妹妹的組合是温馨,那麼姐姐和弟弟的組合就是雞飛狗跳。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在中國式的姐弟關係中,大部分家庭家長都會習慣性對姐姐説“你要讓着弟弟”,並且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弟弟劃破了姐姐的書,爸爸媽媽打圓場“你讓着弟弟唄。”
弟弟搶了姐姐的玩具,家長也要多嘴説一句“弟弟喜歡,你讓給弟弟可以嗎?”
家長一直秉持着“讓着弟弟”的態度是不對的,姐姐和弟弟的關係,應該相互的。
他們不僅是姐弟,還是女孩和男孩,擁有不同的性格特徵,家長要從不同的方向去引導教育孩子,而不是強迫孩子散發愛。
女孩子的心思是敏感的,不分年齡,男孩子的天性更加豁達,家長應該告訴弟弟:“男孩要學會保護女孩子”。
如果弟弟可以將這個事情做的很好,姐姐也感受到了弟弟的保護,對弟弟自然會更加愛護和寬容。
所以説,姐弟關係的維護,是需要雙方的努力,而不是被父母強迫的“單方面付出”。
而且家長一直説“讓着弟弟”,會傷害姐姐的心理,覺得自己不被在乎。久而久之,姐姐會覺得家長“偏心”“不愛自己”,親子關係逐漸疏遠。
2.用行動表達愛是“公平的”
姐姐對着父母喊:“你們偏心”
父母反駁孩子:“我哪裏偏心,我對你和你弟都一樣好。”
但是,父母語言的反駁,在孩子看來是蒼白無力的,因為孩子最關注的是父母的行動。
很多家庭因為有了弟弟之後,父母重心逐漸轉移,姐姐漸漸受到了冷落。
父母都忙着帶弟弟玩耍,姐姐一個人在旁邊玩玩具,這種情況在不少家庭都有出現。
姐弟鬧矛盾時,家長也總是站在弟弟那邊。姐姐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不相信父母嘴中的“公平”。而父母也需要用行動,去證明自己言語的可信度。
比如,姐弟兩個人在爭搶玩具,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責怪姐姐,而是將玩具收起來,並且告訴姐弟二人:“媽媽不喜歡你們因為玩具吵架。”
然後讓兩個孩子互相道歉,不偏袒其中任何一個人,家長應該做孩子矛盾時的“法官”,而不是事事先考慮弟弟。
姐姐會比較敏感,父母對弟弟的優待和額外照顧,都會引起姐姐的不滿甚至嫉妒。
3.警惕來自周圍的不利因素
總是有些鄰居和親戚,自稱開玩笑實則“口無遮攔”,對着孩子説“你爸媽有了弟弟之後,就不要你了,不喜歡你了。”
如果孩子在家長不知道的情況下,長期聽到這類話,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旦有人對孩子説這種話,家長在場時,可以及時制止,家長不在場但聽説之後,記得寬慰女兒的心理,告訴女兒:“我們家不是這樣的,爸爸媽媽很愛你。”
有了父母的保證做底氣,姐姐會變得更加懂事,不會被別人的三言兩語影響,更不會嫉妒弟弟。
4.讓姐姐參與弟弟的成長
家長可以讓姐姐參與到弟弟的成長當中,當弟弟出生之後,父母不要忽視姐姐,告訴姐姐:“這是和你非常親密的人,要好好珍惜,弟弟以後會守護你的。”
可以讓姐姐輕輕的抱着弟弟,觀察弟弟的成長變化,姐姐只有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不被父母排除在外,才會認同自己的弟弟。
女孩子本就心性敏感,如果在一個家庭中,姐姐始終充當着“保護者”的角色,弟弟始終是“被保護”的角色,不利於兩個孩子的心理成長。
如果造成了重男輕女的局面,姐姐將會承受更大的心理傷害,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傷害,家長更應該一碗水端平。
不要讓子女因為心中的不甘,成為彼此的對手,他們應該是彼此人生的陪伴者、守護者。
話説來回,你家的兩個孩子打過架嗎?你是如何處理的呢?
我是兜媽,家有萌娃一枚,每天記錄和分享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育兒經驗與趣談,關注我,隨時獲取科學靠譜的育兒乾貨!歡迎留言或評論區告訴我你的想法!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