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補齊短板,培訓基地:能者上,庸者下丨CACP2023·PCCM建設之我見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健康

PCCM建設之我見

PCCM規範化培訓是呼吸學科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建設的定局之舉。PCCM規建的開展,促進了呼吸學科醫生危重症能力的提升,推進了基層呼吸疾病診療均質化發展。

6月16日,中國醫師協會2023年呼吸醫師年會暨第二十二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期間,《醫師報》特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梁宗安教授中南大學湘雅二院羅紅教授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瑋教授暢談PCCM規建未來應如何開展。

以評促改 讓培訓更見成效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梁宗安

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是一個臨牀醫學專科,既覆蓋呼吸疾病的“促防診控治康”,又覆蓋危重症患者的醫療照護。王辰院士講,培養PCCM專科醫師是呼吸學科發展的“定局之舉”,是學科的“基因改造“工程,為的是培養學科的“種子選手”。

2017年制定的PCCM專培基地認定細則,明確地對專培基地的基本條件、專培師資條件和專培基地組織管理條件提出了具體要求,並以此作為基地建設、管理和評估的依據。基地建設着眼於規範的PCCM科室建制、完善的培訓管理體系、標準化的培訓質量。

專培基地條件與培訓質量尚存不足

然而,從2017年至今,PCCM專培基地條件與培訓質量尚存在不足,表現在培訓規模無法滿足巨大醫療照護需求,基地條件與培訓質量在危重症醫療照護領域存在較多問題。

具體來看,存在的問題包括PCCM所屬MICU/RICU牀位不足,無法保質保量支撐危重症照護培訓時間;未協同參與SICU等相關培訓;學員輪轉ICU時間不夠、強度不足,相關操作數量不夠等。危重症醫療照護培訓質量不足,直接反映在結業考試成績上,2021年結業考試危重症醫療照護部分試題平均正確率僅54.6%,遠低於呼吸病學部分試題的平均正確率。

專培基地評估:能者上 庸者下

加強PCCM專培基地建設,並進行專培基地動態調整已成為保證專培質量的必要舉措。根據中國醫師協會2023年專培基地工作安排,並結合2023年呼吸學科發展重點工作是整體加強PCCM專科危重症醫療照護能力的要求,PCCM專培基地評估重點為危重症醫療照護培訓能力與質量,具體對培訓規模、基地條件、培訓質量進行核查評估。

相關的指標體系包括基地條件(醫院、科室ICU牀位數,學員輪轉ICU工作量等)、教學資源(師資、教學設備等)、培訓規模(招收人數等)、培訓質量(輪轉計劃、完成量、實際臨牀操作及學員完成量、教學查房、醫療查房、住院總醫師工作等)、培訓效果(考核成績及通過率、危重症醫療照護能力等)、管理體系(專培基地主任、協調員,行政負責、學員待遇、社會人蔘加培訓情況、結業者職業前景等),危重症醫療照護指標占比50%。培訓規模、基地條件以及ICU輪轉情況、ICU操作及實際的危重症醫療照護能力是評估重點。

人才培養是學科發展的基礎,只有名副其實的兼具呼吸病學和危重症醫學醫療照護能力的專科醫師才能更好地促進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發展。期望通過PCCM專培基地評估,按照PCCM專培基地認定細則補足短板,全面促進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

三建議補PCCM人才短板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羅紅教授

20世紀後期至今,是現代呼吸病學蓬勃發展的時期,呼吸病學(Pulmonary Medicine, PM)與危重症醫學(Critical Care, CC)捆綁式發展已成定局。

目前呼吸與危重症醫學(PCCM)科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行業發展”這三個關鍵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碩果,但很多醫院的PCCM體系建設並不完善,尤其是“CC”並沒有落實,如缺乏相應的“CC”場地和設備等硬件條件,更緊缺的是影響和支撐PPCM發展的人才。

如何補齊PCCM人才短板是亟需解決的難題,知易行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更新科室核心領導層對PCCM體系建設的理念。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室核心領導層與時俱進、從內心深處認同PCCM的發展理念和目標,才會站在更高更遠的維度上想事情、看問題、立方案,通過國家制度層面、醫院戰略層面去爭取“CC”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軟硬件設施。

第二,形成學習“CC”的良性循環。從事“CC”的醫師在臨牀醫療工作中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可能很難兼顧科研;同時,PCCM各級醫生都應該學習和掌握“CC”的專業知識和技能。PCCM科室可以實行輪轉制度,讓所有的PCCM專科醫師輪轉ICU(RICU或者MICU)學習和實踐“CC”,形成良好的學習“CC”的氛圍,以提高臨牀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同時也能讓PCCM專科醫師抽出一部分時間從事臨牀科研,讓PCCM臨牀與科研可持續發展。

第三,動態制定PCCM人才培養計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和呼吸醫聯體領頭單位在PCCM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引領,以形成縱向(上級醫院-下級醫院)和橫向(同級醫院或者同一醫院不同科室)人才流動為目標。PCCM專科醫生需要掌握的內容很多,不同層級、不同平台的醫院可以制定不同的PCCM人才培養計劃:理想的情況是一步到位完成3年的PCCM專培以培養PCCM的種子選手,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選擇單修(3~6個月)某一項目,如ECMO、呼吸治療、呼吸康復等補齊科室短板;或者專修(1年)系統學習PM或者“CC”,作為PCCM專培的重要補充方式,以上三者互補以建立PCCM人才梯隊,而以哪一方式為主,則需要結合國家政策、各自單位的條件綜合考慮動態調整。

掌握危重症 做能救命的PCCM醫生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瑋

“建設現代內科危重症醫學體系,夯實呼吸學科發展基石”的提出,體現了危重症醫學在呼吸學科的重要地位,未來呼吸學科的發展也將按照呼吸危重症醫學體系進行構建。追溯歷史,呼吸衰竭等內科危重症治療一直是呼吸科醫生必備的“救命技能”,隨着學科不斷髮展壯大,王辰院士着手推進中國呼吸學科建設與國際接軌,並倡議將呼吸內科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PCCM)。

國家“PCCM規範化建設項目”是推動中國呼吸學科規範化體系建設與呼吸疾病防治能力的提升的重要舉措。其中,人才梯隊培養、呼吸疾病尤其是危重症的規範管理是PCCM學科建設的重點。

作為東北唯一的國家PCCM建設示範基地,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疫情期間勇擔使命,針對全省醫療人員不足、基層醫生缺乏經驗等問題,迅速組織三場公益講座,邀請國內外專家分享救治經驗,迅速提升整個遼寧省PCCM醫生的救治能力,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救治,使危重患者能夠轉危為安。

未來我們也會在人才培養中盡己所能,把先進理念和技術通過帶教、規培、參訪等形式傳道,為PCCM學科儲備人才,為人民健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醫師報》融媒體記者胡海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