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很多父母因為孩子年齡尚小,一些舉動絲毫不避諱孩子,但當孩子長大,家長就應該意識到“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問題。
很多家長在小事上,採取“無所謂,不避諱”的想法,使得孩子養成了與他人相處,也不避諱的壞習慣,往往是父母無意識的舉動,才造成了孩子對性別的混淆。
小麗和兒子飛飛一起生活,即便是飛飛已經進入幼兒園小班,小麗也從不在意換衣服的“隱私事件”,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換衣服從不避諱飛飛。
而最近,小麗發現,隨着飛飛的成長,孩子的思想也變化了,一天,小麗正在更衣室換衣服,卻發現飛飛正趴在門縫處觀望着什麼,小麗發覺不妥,便把飛飛叫來詢問是什麼事情。
飛飛見到媽媽後,便十分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我跟你的身體,長得不一樣呢?大家都和我不一樣嗎?”
聽到飛飛的疑問,小麗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解釋,十分尷尬,原來自己從前換衣服一直不避諱孩子,在孩子潛意識中,不瞭解自己和他人的區別,自然會產生好奇和疑惑。
想到這裏,小麗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正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才導致孩子混淆了認知,早知道就不應該和孩子這麼親密,應該保持距離。
在為飛飛解答疑惑後,小麗也開始反思,今後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尤其是對待隱私問題上,家長更要留心。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齡小,就不重視孩子的性別教育,其實,“男大避母,女大避父”的教育,是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的關鍵。
如果不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就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阻礙,種種危害表明,性別教育十分重要。
1)自覺與孩子保持距離
當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後,父母應該及時和孩子保持距離,如果是過度親密的舉動,那麼就需要避諱孩子,比如:從小兒子與媽媽洗澡,那麼長大後,媽媽應教會兒子自己洗澡,或由爸爸代勞。
尤其是在孩子發育後,父母應更加避諱與孩子親密接觸,多給孩子獨立空間,認識到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家長的關懷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度親密,適當注意分寸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理。
2)切忌“異性化”發展
很多家長喜歡,把男孩培養成女孩子的風格,把女孩培養成男孩的風格,顛覆孩子自身的天性,使得男孩“優雅風”,而女孩則“酷帥風”,會嚴重歪曲孩子自身,對性別的理解。
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過度包裝和修飾,只需要按照孩子自身性格發展,如果刻意地為孩子安排異性化的造型,比如顛倒式打扮,就會使孩子模糊性別認知,從而影響將來的心理健康。
3)給予孩子獨立空間
孩子長大後,要有自己的隱私,家長也要學會保護孩子的隱私,留給孩子充足的空間,不要“零界限”,如果孩子和父母一直粘在一起,沒有自我意識,那麼孩子的行為也不會獨立,長期下去,孩子在心理上依賴父母,行為上也會變得軟弱無能。
家長應及時與孩子劃分界限,保持獨立,讓孩子有足夠的私人空間和獨立思想,同時教導孩子自我成長。
性別意識至關重要,不僅僅是孩子自我保護的體現,更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要與孩子及時溝通,減少親密接觸。
當孩子對性別產生好奇時,家長可以為孩子滲透生理知識,同時讓孩子明白性別分界的重要性,家長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家長們,你們知道應該怎麼做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豆寶奶奶育兒經、墨香媽媽、糯豆包媽媽
擴展一:13歲黃多多打扮出格?父母老師的傳統思維錯了,臭美是孩子天性
擴展二:女兒被別的小朋友説“長得醜”,寶媽的機智應對,讓人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