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喪失長高的機會呢?
在民間很多老人中流行這樣一種看法,那就是:男孩發育晚,到了青春期再長也不遲,所以有“十七八長一長”、“二十三向上竄”等“晚長”的説法。很多父母都抱着這些老觀念,以為孩子還沒有到長高的時候,所以對身高發育問題沒有引起重視,不但從心裏不以為然,更不願到醫院進行檢查。等到最後發現孩子的身高有問題時,已經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孩子不能再長高了。02“晚長”的説法有沒有科學依據呢?
“晚長”的説法非常不科學。據《2020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在我國18-44歲成年人中,男女的身高平均值分別為169.7cm、158cm,與2015年相比,分別增長1.2 cm、 0.8 cm。通過其中的數字可以看出,隨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們的身高有增長的趨勢。同時,一旦過了青春期,到了十七八歲或者二十三歲時,身高發育已基本成為定局,再長高的概率並不高。所以,寄希望於“晚長”的想法是不現實和不科學的。其實,真正的“晚長”,是指因青春期延緩而導致發育適當推遲的情況。在青春期以前,這些孩子的身高基本正常,只是由於遺傳和其他原因,導致他的青春期比同齡人略微延後,因而身材顯得比較矮小,一旦進入青春期,身體很快就會長高。但是,即使父母的發育較晚,並不代表孩子的發育也會很晚。專家認為,在醫學上並不能準確地預測孩子的發育情況,至於發育的早和晚更沒有一項檢查能夠測出。通過臨牀上的觀察,男孩在超過14歲、女孩超過12歲後,才開始發育的情況,才能判斷為晚發育。03怎樣才能知道孩子是“晚長”,還是已經長不高呢?
看身高的矮小程度以孩子的平均身高作參照值,如果只是偏矮5cm 以內,並且沒有性發育特徵的,可能屬於“晚長”的情況。這種情況不要着急,尚有時間和機會追趕上來。如果身高偏矮已達5-10cm,可能存在發育不良、矮小症等疾病隱患,父母要帶孩子及早治療,因為孩子即便是最樂觀的“晚長”,也不一定能及時地追趕到正常水平。因此,父母發現孩子的身高不正常時,千萬不能觀望,盲目等待只會失去主動。對“晚長”需要綜合考慮孩子是否屬於真正的“晚長”,不能只憑表面的現象,更不能想當然。要先檢查孩子的骨齡,看骨齡的發育是提前還是落後,然後再結合第二性徵的發育情況,在排除性腺發育方面的疾病以後,再進行綜合判斷。因此,父母要關心孩子的生長和發育情況,發現異常要儘早帶孩子進行專業檢查,並針對其發育提前和遲緩等現象,由醫生採取醫學手段進行有效干預,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如果骨骺線完全閉合,醫生也會束手無策。孩子在生長的過程中,情況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有的孩子很早就開始發育,父母卻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發現,也有的由於受到陳舊觀念的束縛,導致孩子錯失長高的機會。作為父母來説,這是嚴重的失職,所以,父母一定要相信科學,不能盲目聽信“老話”,一旦發現問題趕快進行治療,一切還有挽回的機會。反之,則給孩子和自己留下終身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