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怎麼捂?

本週氣温突破20℃“大關”,中午時分明晃晃的陽光更是讓人感覺有點熱。那麼問題來了,“春捂”還要不要捂呢?

春捂是一箇中醫概念,指在春季氣温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脱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環境温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減少疾病的發生。春日氣温變化大,過早脱衣,一旦氣温下降會難以適應,特別是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將處於一冷一熱的變化中,容易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的發生。

到底要不要捂?15℃是一個臨界温度。當平均氣温低於15℃時,要繼續捂;當平均氣温高於15℃時,可以考慮減衣服。當然,捂時不幹燥、不冒汗等,即便氣温超過,亦不必急於減衣;捂出了汗,即便氣温未到,亦應適當減衣。如果平均氣温15℃以上的天氣持續7天以上,就可考慮結束春捂了。

需要提醒的是,春捂最重要的是“捂”對地方。一要捂腹,尤其是肚臍,臍下少肌肉和脂肪組織,血管豐富。肚臍受涼後易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二要捂背,背為陽氣彙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減少感冒幾率。

三要捂腳,春季着裝要上薄下厚,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初春褲子、襪子、鞋子建議穿得厚點、暖和點,不要換得太快,脱得太早。短裙、破洞牛仔褲、小船鞋等單品還要等等再上身,露腳踝、甚至露出小蠻腰的做法,都會增加患關節炎和婦科疾病的概率。

大江晚報記者 程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79 字。

轉載請註明: 春捂怎麼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