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孩子説“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時,這兩種回答最傷孩子!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健康

昨天表妹跟我聊天,説自己快要被氣死了。
我問她怎麼了?
她説,兒子現在越來越不好管了,每天犟的要死。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吃完飯的時候,8歲的兒子就一直嚷着要玩手機,她本來是不同意的,可兒子説要是不允許他玩手機,他就不吃飯,無奈之下,表妹只好答應了兒子。但為了保護兒子的視力,表妹跟兒子約定之能玩20分鐘,然後就洗臉刷牙上牀睡覺。
吃完飯後,表妹把手機給了兒子,然後自己去收拾廚房。等自己收拾完以後,一看錶剛好20分鐘,於是就準備把手機要過來。可兒子玩的正起勁,不肯把手機給他,還一個勁地耍賴,非要再玩10分鐘。
類似的場景,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過,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實孩子在不斷的跟我們討價還價,試探我們的底線。
在BBC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中,兒童行為研究專家指出:
通常在孩子三歲以後,自我意識會顯現出來,這時他們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心裏想要什麼東西時,就會想盡辦法去爭取。他們不僅意識到自己有權利提出各種要求,而且還會不斷試探、猜測父母的心理底線,跟父母“鬥智鬥勇”。
作為父母,當孩子跟你説:“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時,你應該怎麼説?這兩種回答方式最傷孩子!
一、“好吧,那你再玩一會兒”
小茜的兒子今年6歲,長得乖巧伶俐,唯一有一個缺點,就是不愛寫作業。每次小茜讓他寫作業的時候,他都會磨磨蹭蹭,央求着“再玩10分鐘”。小茜心裏知道,兒子的“再玩10分鐘”,實際上就是在拖延時間,因為10分鐘一會,兒子會繼續央求“再玩10分鐘”。
如果小茜態度堅決,兒子就會馬上眼含淚水,帶着哭腔請求媽媽。每當小茜看到兒子委屈的樣子,都會無法忍受,然後就會繼續妥協,告訴兒子“好吧,那你再玩一會兒”。
這種不斷妥協的方式,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我曾經的一個同事,從小對兒子就是無限妥協。後來有一次,兒子説自己的手機沒有同學的好,要求媽媽再給他買一個,媽媽沒有同意,然後兒子就離家出走。
而且,離家出走的情況不止一次發生,每當母子鬧矛盾時,兒子就會使用這一招,因為兒子知道,只要自己離家出走,媽媽肯定會把自己找回來,然後滿足自己的要求。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不斷選擇妥協,長大以後,他們甚至會拿生命來威脅父母,到那個時候,再後悔就晚了。
二、“我説不行就不行!”
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心軟,也有心硬的父母,他們並不會因為孩子哭鬧、委屈,就選擇妥協,而是會堅定的跟孩子説“我説不行就不行”!
在抖音上看到過一段視頻,媽媽出門買東西,女兒在家裏偷偷看電視,聽到媽媽開門的聲音後,女兒迅速把電視關掉,假裝趴在桌子上寫作業。
很多網友看到這樣的視頻,都覺得很搞笑,或者覺得孩子很聰明,而我卻不這麼認為。
我身邊有這樣的案例:
媽媽對女兒管控很嚴格,明令禁止女兒玩手機、看電視,只有在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才會給女兒看一小會兒。久而久之,女兒知道媽媽的嚴厲,就不再輕易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後來,女兒經常會找藉口去同學家寫作業、去同學家玩、在學校辦板報等,和一些學習很差的同學一起偷偷玩手機、上網。而且,女兒變得滿嘴謊話,不再跟媽媽講自己的事情,總是瞎編一些事情來獲取媽媽的信任。
在媽媽的“逼供”之下,女兒説出了實話:“反正我説什麼你也不同意,還不如不跟你説!”
三、教育孩子,最講究策略
有人會問,既不能妥協,又不能拒絕,那到底該怎麼辦?
我經常跟身邊的父母講,教育孩子必須講究策略,有時候“温柔而堅定”的態度,才不會傷害到孩子。
1、讓孩子承擔任性的後果
女兒上學前班的時候,經常不願意寫作業,每次都磨磨蹭蹭,跟我討價還價。有一次她還是這樣,我就決定治治她,就跟老師私下溝通,讓老師明天檢查下她的作業,並且當着全部同學的面批評她一次。
沒想到效果非常好,那天放學回家後什麼也不幹,非吵着要先寫作業。
2、給孩子有限的選擇
女兒有段時間不午睡,非要看電視。我就給了她一個選擇:如果現在去午睡,下午就帶你去超市;如果現在不午睡,下午就給你佈置一些作業。
沒想到女兒想了想後,選擇了乖乖去午睡,並沒有跟我繼續耍鬧。
3、把時間具體化
很多孩子喜歡説“我想再玩10分鐘”,實際上是因為他們還小,對時間的概念不太清楚,他們不明白10分鐘到底有多長。
我們可以給孩子定一個鬧鐘,設置成5分鐘響一次,第一次響的時候,只需要提醒孩子時間已經過半,等下次響的時候就得結束。這樣一個鈴聲反覆響起的過程,會讓孩子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也給自己的心理留下的準備時間。
總結:千萬不要小看“能否讓孩子多玩10分鐘”這樣的小事,我們在和孩子討價還價的過程中,也是在為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不同的做法,會帶給孩子不同的影響,如果做錯了,真有可能影響孩子一輩子的性格。
關注“欣媽育兒經”,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