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寶寶發熱別焦慮科學應對最重要
冬末初春,乍暖還寒。當下正值各種感染髮熱性疾病高發時段。家中的寶寶面臨多種感染性疾病的困擾。發熱是寶寶患病最常見的症狀,也是兒科醫生每天面臨最常見的問題。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兒科主任佘遠鳳曾接診1週歲小寶寶東東,平時東東被家人倍加呵護少有生病,剛過了週歲生日即出現了發熱,一家人絲毫未敢怠慢,發熱不足48小時已餵了6次退燒藥,但還是反覆發熱。家人帶着東東兩天內跑了三次醫院,佘遠鳳主任查看東東體温38.6°C,精神反應不差,翻閲前兩天就診病歷和血常規,用的風寒感冒中成藥和備用退熱藥。經仔細體查判斷東東符合一般普通病毒性感冒,佘遠鳳主任耐心細緻地給東東家人作了健康宣教,化解了他們的焦慮,並交代他們回家後繼續做好護理觀察,勤喂温熱水,無需更換用藥,不是高熱無需頻繁使用退熱藥,2天后小寶寶體温正常不再反覆,病情痊癒。
今天佘遠鳳主任醫師跟大家聊聊寶寶發熱的那些事兒。
發熱不是疾病,只是多種疾病的一種表現。正常人體温保持恆定受大腦神經系統下丘腦體温調節中樞調控,通過神經、體液因素使產熱和散熱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當機體因致熱原作用或各種原因引起體温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產熱過多、散熱過少,從而使體温超出正常範圍,即稱為發熱。
發熱兒童病情危險性評估採用交通信號燈標誌,根據是否存在相應的症狀及體徵來識別並確定危險程度。
“紅區”為高危,發熱兒童只要存在該區任何一個症狀或體徵,即屬於高危;“黃區”為中危,存在該區任一症狀或體徵,而無“紅區”任一表現;“綠區”為低危。處於“綠區”的發熱兒童可在家中護理,但需瞭解何時需要進一步就診。如果發熱兒童存在“黃區”的臨牀表現,應儘快就診;如果發熱兒童存在“紅區”的臨牀特徵,應立即就診。
哪種情況會“燒壞腦子”
發熱也是機體與疾病做鬥爭,為了適應內、外環境温度異常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可使白細胞增多、吞噬細胞活性及酶活性增強、抗體合成加速,從而提升機體抵抗病毒細菌的能力。
但持續高熱,亦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使機體耗氧量和能力代謝增加,影響消化功能,增加心血管負擔等負面影響;如果體温達到了超高熱,即體温超過41°C以上且持續時間長就有可能導致腦細胞蛋白質發生高温變性,進而發生我們説的“腦子燒壞”。但是在一般的發熱性疾病中很少會出現這麼高的發熱情況,因為發熱是能夠被我們人體自主調控,沒有非常特殊原因一般不會出現超高熱的情況。
社會上廣泛傳説地感冒發燒“燒壞腦子”的説法是咋回事?
雖然有些寶寶的體温沒有達到超高熱,但是他自身的原發疾病就在於大腦本身而使大腦遭受損害。比如各種腦炎、腦膜炎、癲癇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
發熱時出現了抽搐即熱性驚厥對大腦有什麼危害
熱性驚厥大多發生在3個月~5歲兒童,一般在發熱初期或體温快速上升期出現,一般發作持續時間不超過15分鐘,要排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以及引起驚厥的任何其他急性病。目前尚無熱性驚厥引起腦損傷的證據,總體預後良好,95%以上的熱性驚厥兒童日後不會患癲癇。
應對孩子發熱的策略
退熱治療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發熱孩子的舒適度,對於疾病病程並沒有多大影響。
臨牀上一般低度發熱,活動力好,無需緊急退熱處理,有助於醫生了解病情,做出正確診斷;但針對高熱尤其有可能引起驚厥或既往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應儘早予以退熱處理。根據發熱評估的結果,結合原發病,應對孩子發熱可參照以下策略。
1.物理降温:非藥物退熱以改善舒適度為目的護理措施
新生兒及小嬰兒退熱主要採取物理降温
2.藥物降温
物理降温無效時,選用藥物降温。兒童退熱藥應選用療效明確、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的藥物,常用藥物有: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不推薦安乃近、吲哚美辛、尼美舒利、氨基比林等退熱藥應用於兒童;反對使用糖皮質激素作為退熱劑常規應用於退熱治療;退熱劑不能預防熱性驚厥,應避免過頻或幾種退熱藥聯合使用或交替使用。一般建議腋下温度>38.5°C使用退熱藥。
3.遇上發熱併發驚厥沉着冷靜應對,避免過度緊張焦慮
4.如果孩子狀態較差,高熱不退則需完善必要的輔助檢查,以便醫生評估孩子病情的嚴重級別,調整治療方案。
5.焦慮的情緒只會成為治療的阻礙,家人們也不應該因為寶寶一時的生病相互埋怨、指責,大多數小兒急性發熱為急性病毒性感染,為自限性過程,無需抗生素抗病毒等特殊藥物治療,多數寶寶通過精心護理會很快康復。
科學育兒,輕鬆生活,助力每一個天使寶寶健康成長。
作者:佘遠鳳 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靖州院區兒科主任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