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語言溝通,對於親子家庭尤為重要。溝通有很多技巧,非暴力溝通就是其中一種,家長如何與孩子進行非暴力溝通?就這一話題,我們請朗育家長學校資深導師趙巖,為各位家長答疑解惑並支招。
何為暴力溝通?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春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而許多家長是不是認為只有打罵才是暴力?但事實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很多隱性暴力。趙巖在家庭課堂中指出了幾個家長常見的暴力溝通誤區,分別是:道德評判、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例如,家長經常以個人的角度去評價孩子的行為,孩子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或是偷懶了,家長就會對孩子“下判斷”:“你是個懶孩子”。也會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比較:“你看其他孩子做的多好,比你強,比你聰明……”一些家長是否也有這樣的口頭禪:“你看我這麼辛苦了,可我還是不得不給你做飯。”孩子們不聽話、不想做某件事情時,家長脱口而出:“你不聽我的話,那我就不管你了”。
諸如此類,這些許多家長習以為常的日常用語,其實都是對孩子的一種暴力溝通方式,而家長們往往對此並未感知。而暴力溝通的結果,往往是孩子在家長語言暴力的過程中,學會了這種錯誤的溝通方式,並會影響孩子在外界與同學、老師的互動方式,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在社會中與周圍人的溝通互動。
用非暴力溝通的角度重新看待“懲罰和讚揚”
“在遇到孩子犯錯誤時,家長會覺得如果不做出懲罰,孩子是不是就不會吸取到教訓。”趙巖説,她將家長們懲罰孩子的方式分成了四種:體罰、指責或否定孩子、剝奪孩子的某種好處或者特權、冷漠處理。
而這樣的結果,也許會讓家長們達到目的,卻也會讓孩子忽略了事情本身的意義,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從的後果上。
有的家長説,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學習西方,對孩子少批評、多鼓勵、多讚揚?
但是趙巖認為,讚揚沒有度,也有大危險。比如今天遇到孩子不想做的事情,媽媽自認為是鼓勵地對孩子説:“你以前做得可棒了,你很優秀的,再努力一下馬上就成功了。”但事實上,這樣之後孩子反而會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家長的表揚動機在哪裏?你們的動機是不是想要操控孩子,因為我表揚你了,你就要表現得更好。”趙巖説,家長通過這種方式的表揚,無形之中將壓力強加給了孩子。這是因為家長往往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發表這樣一番鼓勵,而沒有切實感受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用讚揚來施加影響,反而會令孩子誤解。
如何才能非暴力溝通
關於非暴力溝通,趙巖列出了的要素:觀察、表達感受、需要、請求。運用到實際就是,説清你看到的事實,少作評價,學會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想法訴説自己的內在需求,最後告訴孩子你希望對方怎麼做。
“有一個媽媽特地找到我説,道理她都懂,但是就是控制不好,一看到孩子的犯錯了就會特別生氣,忍不住就會想去批評他。”趙巖説,而自己給那位母親的建議是:閉嘴。當孩子有家長看不慣的行為時,家長不妨首先學會閉上嘴巴,不知道如何説時,將想要説的話寫下來,看一看有沒有以上提到的,帶有批判指責、強人所難的意味。如果有,那你就會知道這話不能説,這時候再去考慮下一步該説什麼,從而不斷地練習自己非暴力溝通的方式。
也就是,家長如果一開始不能一步到位做到非暴力溝通的話,那就從關鍵性的第一步開始做,首先冷靜下來,冷靜地去觀察、看待孩子的行為。
趙巖説,學會好好説話,是世上最划算的事情。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創造幸福的溝通方法。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特別是和孩子溝通,可以讓愛融入生活,打造良好的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