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正式來臨,暑熱極易造成身體濕氣過重,夏季養生除了解暑降温,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祛濕,生活中的一些養生小細節不可忽視!而有些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體內濕氣增加,濕氣是萬惡之邪,女性更容易患上婦科病,同時影響膚色,導致肥胖,引發骨關節疾病,並影響體內消化系統正常運轉,使得體重增加,如果不重視的話,勢必影響健康!
飯後“三不做”:
1、飯後不吃過冷食物
三伏天,人體易出汗,吃過熱飯之後更是大汗淋漓,很多人喜歡喝“冰水”或吃冷飲,降低體表温度,身體暫時涼快了,但是熱氣無法排出,過冷食物會導致體內濕氣加重,並容易導致腹瀉、腹痛等胃腸疾病。
2、飯後不洗涼水澡
人剛吃過飯後,身體內大量血液集中於胃部,幫助胃部消化食物,但是冷水洗澡容易導致血管迅速收縮,尤其頭部血管較為敏感,容易導致顱內血管破裂,造成健康隱患,同時冷水刺激,肌肉自然收縮,無法消除疲勞,影響胃部消化,為養生減分。
3、飯後不要大口猛烈喝水
飯後很多人有飲水習慣,飯後大口猛烈喝水,水分過快進入人體,導致血液在腸道內被大量吸收,血液稀釋,但血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容易出現胸悶、呼吸急促等現象,所以飯後漱口後應少量飲水,這樣也有助於消化,而應避免大口猛喝,導致體內運化不足,加重身體濕氣。
睡前“三不做”:
1、睡前不熬夜
熬夜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潛在殺手”,尤其是伏天,人體白天大量出汗,損傷津液,人體需要保證足夠睡眠才能夠更好調理,而伏天夜裏温度降下來,很多人晚睡,各種娛樂等夜生活,影響肝臟、腎臟等主要器官代謝,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身體每況愈下。
2、睡前空調温度不要過低
很多人夏天24小時離不開空調,對温度感知度越來越低,空調温度過低,容易導致身體毛孔閉合,體內熱量難以散發,空調涼氣進入人體,但汗液又無法排出,整個伏天過後,損傷陽氣,並給濕氣大量進入造成可乘之機。以26度-28度為宜,莫低於26度。
3、睡前不飲酒
睡前來杯冰啤,舒爽味覺,也想借着酒勁快速入眠,這種做法並無科學依據,酒精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尤其冰涼的啤酒會影響腸胃正常休息,最終降低睡眠質量。
伏天養生“四注意”:
1、注意保證午睡
夏季晝長夜短,晚上睡眠少,中午午睡30分-1小時左右,不但可以緩解疲勞,還可以提高記憶力,降低心腦血管發病幾率,同時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中暑。
2、注意適當進食苦味食物
中醫認為:夏季養生宜養心,苦味的食物入心,並且屬於陰性,具有解暑,除煩、清熱、提神的功效,消除夏日倦怠、疲乏之感。
苦味食物推薦:苦瓜、蓮子心、蒲公英茶、苦蕎麥、金銀花茶等。
3、注意健脾祛濕
夏季脾胃虛弱,健脾祛濕正當時,扁豆、薏仁、紅豆、黑豆、蓮子、冬瓜等食材為夏日養生必備佳品。
推薦:三豆湯
紅豆、綠豆、黑豆同煮,不但解暑降温,還可以利尿、祛濕、補腎。
4.注意保證充足的蛋白質供給
夏日飲食雖以清淡為主,但是也不可忽視蛋白質的攝入,瘦肉、牛奶、魚等供應是人體補充蛋白的來源,避免身體缺少蛋白質導致精神不振,抵抗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