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前幾天,我帶着自家孩子在小區樓下的遊樂場玩,看到這樣一幕,一個孩子開心的跑來跑去,孩子的奶奶一直在旁邊大聲的喊着,讓孩子小心,不要摔倒,但是孩子還是摔倒了,奶奶趕緊走上前將孩子從地上拉起來,一邊幫孩子拍着身上的土,一邊大聲的訓斥孩子“早就説了讓你不要跑,你偏不聽,摔倒了吧,活該。”明明沒有哭的孩子聽完奶奶的話,覺得好不委屈,大聲的哭了起來。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我們身為大人可能知道,孩子的奶奶一定是疼愛孩子的,否則不會那麼快的跑去將孩子扶起,但是懵懂的孩子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只知道,我摔倒了奶奶卻沒有安慰我,我強忍着不哭奶奶也沒有誇獎我,反而一直在訓斥我?很明顯,家長在這時要做的應該是“共情”。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什麼是共情?

某科對共情的解釋是,同理心,也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想問題,只有經歷過別人經歷的事情之後才能真正的理解別人的想法,就像是一個富有的人永遠不會知道窮人為什麼捨不得買一個蘋果,只有讓富人過上一段時間窮人的日子,富人才會真正的理解。

其實,很多家長已經聽説過共情,並且在生活中使用共情,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前段時間,鄰居家的孩子和朋友在一起玩時,最喜歡的玩具被朋友弄壞了,回到家的孩子哭得很傷心,朋友便想到了用共情安慰孩子:“媽媽知道玩具壞了你很傷心,但是是你自己想要把玩具帶去和朋友一起玩的……”但是孩子卻哭得更兇了,鄰居表示:看來這一招對我們家孩子沒有用。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巧合的是,不知鄰居一人這樣認為,很多家長都認為,共情對孩子並沒有,其實不然,是家長沒有真正的理解“共情”,很多家長在使用共情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理解你”,事實卻是這話只是説説而已。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正確並且有效的運用“共情”。

賈靜雯曾經在《媽媽是超人中》完美的演繹了共情,大女兒咘咘儼然是一個“叛逆期”的小孩子,活潑好動愛搗亂,對於媽媽希望的事情不配合甚至鬧情緒,在玩耍的時候一把將妹妹推倒,媽媽先是咘咘為什麼要這麼做,之後推了咘咘一下,讓她感受到妹妹的感受,面對咘咘的哭鬧,賈靜雯也沒有不理咘咘,教育的話説完之後,媽媽將咘咘抱在懷中,温柔的問道“你累了是不是?”

感受到媽媽理解的咘咘終於放聲大哭了起來,發泄完情緒之後,咘咘表示自己想要抱抱妹妹。

原來,“共情”並不是一味地訓斥或安慰。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我發現,每次帶孩子一起出門逛街孩子總喜歡要家長抱着,一開始,我以為孩子是因為懶得走路,所以沒有多加理睬,直到有一天,我蹲下身子準備抱起孩子的時候發現,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世界真的是無聊的,即使用力的仰着頭,看到的也只有來來往往的腿,之後,孩子爸爸總是讓孩子坐在肩膀上和我們一起逛街,孩子總能玩的很開心。

原來,“共情”並不是口頭説説,而是和孩子一起感受。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想要實現共情,就要讓孩子盡情的發泄的負面情緒,而這一定往往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總是急着制止,認為只要孩子的負面情緒沒有爆發,自己就“成功”了,其實不然,用一個擁抱,一個理解讓孩子盡情的發泄自己的情緒,等到孩子的負面情緒發泄完,家長再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事情的正確做法。

原來,“共情”不是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而是讓孩子盡情的發泄自己的委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8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越哄越能哭,可能是家長誤會了“共情”的使用方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