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後,別貪涼防秋燥
處暑,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古漢語當中處即為停止之意,處暑則表示炎熱的暑天正式終止。但由於受秋老虎的影響,處暑過後天氣依然持續炎熱。此時正當季節轉換,氣候多變,所以又被稱為“多事之秋”。因此,要根據季節特點做好調養,避免氣候變化損害健康。
開窗通風祛暑濕艾灸護臍病痛少
中醫認為,雖然已經到了秋天,但夏季的暑濕之氣還遺留在室內。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韓曉明建議,這個季節要勤開窗通風,除了讓空氣流通外,開窗通風還可以讓秋天的肅殺之氣將暑濕帶走。
除此之外,護臍也很重要。肚臍沒有太多脂肪而充滿神經末梢,寒邪之氣易從臍侵入體內,進入我們的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統,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多種疾病。用艾灸神闕穴(位於臍窩正中)可主祛寒邪。方法是:將艾放置在温灸器裏點燃,置於肚臍部位施灸。手持調整升降的高度來調節火力,以微燙而不痛為宜。艾灸神闕穴可強身健體、防病延衰、抗氧化、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於女性痛經、宮寒也有緩解效果。
合理添衣防受涼入睡之前莫貪涼
處暑是温度變化的重要節點。所以古人説:“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脱衣裸體,貪取風涼”;還有“七九六十三,夜眠尋被單”的説法。
處暑之後,或許白天還會有些暑熱的感覺,但早晚的温度下降已經很明顯了。尤其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一旦下雨,更是給人秋涼的感覺。所以這個時候要適時增加衣物了,尤其是對老人和孩子更是如此。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貪涼,最好把窗户關上,以防寒濕之邪侵入人體。
少吃秋瓜忌辛辣除燥潤津調飲食
除防護之外,在飲食上也要少食瓜類多水果,秋瓜吃多過於寒涼,容易拉肚子;也要少吃辛辣刺激之味,如葱、姜。可以選擇吃一些生津潤燥、增酸補氣的的藥膳美食。
韓曉明建議,川貝燉雪梨是一道除燥佳餚,配料有川貝、雪梨、冰糖適量。製作時梨子去蒂,然後將內部掏空,把川貝和冰糖放入其中,小心蓋好梨子的頂部,用牙籤進行固定,放在鍋上蒸煮45分鐘即可。川貝燉雪梨的口味甜中帶點微苦,性寒,入肺經,有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最適合秋季食用。(燕聲整理)
巧用百合滋陰潤燥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 孫其偉 張晉
處暑節氣後,天氣由熱轉涼,飲食養生應順應氣候變化,從春夏的養陽逐漸過渡到秋冬的養陰。
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經歷了整個炎暑夏日,熱邪聚積於體內,此時調理好脾胃,有助將濕熱排出,故飲食上不宜大量進補,否則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建議處暑時不妨多食用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以避免燥邪傷津。推薦一種藥食同源的秋季佳品——百合。
百合最有藥用價值的部位是根部。秋季乾燥的氣候容易傷肺,會引起口乾咽燥、咳嗽少痰等不適,而百合根味甘微苦,入心、肺經,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對肺部的燥熱病症有較好療效,還有助安眠。另外,百合還能外用。在瘡癤腫痛初起時,可將鮮百合莖洗淨,加少許鹽搗爛後敷在患處。
百合用於藥膳的方法很簡單:取適量百合加粳米煮成粥,可生津補陰,很適合老年人和久病體虛者,特別是心煩失眠、易怒者食用。百合加綠豆同煮,能除燥潤肺、清熱解暑。但百合性偏涼,胃腸功能較弱、大便不成形者不宜多食。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燕聲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