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愛的禮物,那麼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如何進行引導和幫助才可以使他們更加優秀呢,讓我帶大家一起探索寶寶們的成長之路吧!
這周帶孩子逛超市,就帶孩子來看看有什麼喜歡的玩具
孩子突然説:“媽媽,我想要那個飛機”。
這讓我很吃驚,孩子平時都只要芭比娃娃、布娃娃的,怎麼突然換了口味了?
我對孩子説“你為什麼不喜歡布娃娃了,你看那個娃娃多好看啊”
孩子:“媽媽,我的同學他們都有飛機,我也想要一個”
我問她:“那如果你的同學都沒有飛機,你還要飛機嗎”
孩子低下頭説:“我也不知道”
我説:“你看你自己都不確定,説明你並不是很喜歡啊,其實你只要買你喜歡的就可以啊”
孩子抬頭看看我:“我喜歡娃娃”
事實上,孩子明明喜歡的和別人不一樣,卻還要和別人買一樣的東西,和別人一起玩。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卻映射一個大道理,孩子小時候開始養成從眾的心理,長大難免也會成為這樣的人,人云亦云。
有一個人雲亦云的媽媽,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
俗話説:“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古人這樣説自有古人的道理。
我們平時和鄰居閒聊的時候總會説:“你看誰家的孩子,跟他爹一樣會説話”。
看,這就是子學父樣,難道孩子一出生説話就叫人聽了開心,當然不是這樣的,孩子一生下來自然是什麼都不會的,滿滿的長大,慢慢的學習,而學習的來源自然是爸爸媽媽。
孩子很多時候是和媽媽待在一起的,孩子喜喜歡有樣學樣,媽媽怎樣做,孩子也會學。媽媽的脾氣暴躁,孩子的心也不會很温和;媽媽是一個人雲亦云,見什麼人説什麼話,馬屁拍的溜溜的人,那麼孩子在觀察中發現,別人並沒有媽媽説的那麼好,但是媽媽誇張的説法應該是讚揚別人,在孩子眼裏媽媽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就會很快的學會。
羊羣定律:如果一頭羊發現了一片肥沃的綠草地,並在那裏吃到了新鮮的青草,後來的羊羣就會一哄而上,爭搶那裏的青草,全然不顧旁邊虎視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還有更好的青草。
二、羊羣定律是怎樣的形成的?
羊羣定律又叫從眾心理,從眾心裏大家都知道,就是追隨大眾、跟風。
從眾心理並不是什麼壞事,有時候有樣可學,家長也能省不少心;但是面對一個個性特別的孩子,家長讓孩子和別的孩子一樣,豈不是壓制了孩子的本性發展,未必是好事呢。
01、家長自身的表現就是羊羣定律
孩子和外面的世界接觸的很少,通常爸爸媽媽圍在身邊一步都不離開,很多家裏都是媽媽逛街買菜,有的媽媽買菜喜歡跟着老年人買,認為老年人買的菜又便宜有好,甚至不管家裏有沒有,都會買以一點回來,孩子跟着媽媽逛街買東西,很快就學會了,別人買什麼,我就買什麼的習慣,從眾的心理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
02、家長控制慾太強,不聽孩子的觀點
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孩子的就是錯的,控制慾強的家長,總是聽不進孩子的意見,用強制的語言打消孩子的念頭。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比如:孩子想要學習唱歌,長大了當明星,可是有的父母就覺得唱歌是不務正業,孩子的同學都沒有,自己的孩子也不能“嚇唬學”。義正言辭的拒絕孩子的請求,這樣的家長不願意花時間聽聽孩子的心聲,認為只要和別人的一樣就不會有錯,逼着孩子來從眾。
03、用打罵的方式來掩蓋問題的本質
很多孩子小時候不少挨爸爸媽媽的打,因為做了錯事,家長很少時候會問清楚,直接就是一頓打,企圖用打罵的方式來掩蓋問題的本質,可是問題來了,打罵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上了初中就開始寄宿,很多爸爸媽媽少了瞭解孩子的渠道,孩子遠離家長的管教,可能會自我管理的很好,而有的孩子不能。
就在前幾天老師突然打電話説“孩子在學校吸煙,建議帶回家反省”孩子以前很聽話,怎麼就在學校吸煙了呢?孩子爸爸不由分説直接動手打孩子,後來我問了孩子才知道,孩子説“我自己並不想吸煙,吸煙是因為我們宿舍的同學都吸,他們都覺得吸煙很酷。自己不吸的話,太不合羣了,宿舍有一個人不吸煙,都被他們孤立了,我害怕自己被孤立,所以就吸了”。
孩子的從眾心理,也許是遇到問題沒有及時的做出正確的判斷,家長們一定不要用打罵的方式“解決”,否則,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反向發展 ,就是沒解決問題,孩子的的從眾心理更強。
04、家長盲目從眾,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最近一個做老師的閨蜜問我:“你們這些寶媽平時都讓孩子幹嘛呢”
我説:“當然是回家了,孩子寫完作業,就看會兒電視”。
閨蜜説“最近我的學生都在説作業寫不完”
後來接孩子放學,才聽到家長們一邊等孩子放學,一邊討論上什麼補習班
一個媽媽説:“我前幾天給孩子報了書法班,還報了舞蹈班”
旁邊一個媽媽説“那我回頭也該孩子報個書法班,舞蹈班,讓孩子多學點,多才多藝”
很多家長就像後面那位家長一樣,為了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盲目從眾,在孩子反對的時候,媽媽會説“你班的誰誰誰都報了,你不能落後”。孩子就會認為做什麼事,都要有別人一同,別人都做的,我才能做;別人不做的,他就不能做。長期以往,孩子不願意思考,做什麼事,都看別人怎麼做,養成事事跟風、隨大眾的心理。
01、增加和孩子的溝通
溝通可以説是萬能的,大人工作、生活尚且需要溝通,面對沒有生活經驗的孩子,就更需要溝通。不要只會讓孩子寫作業、看書。家長要學會與孩子正常的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經歷的事情。
02、給孩子發言的機會,聽聽孩子的想法
家裏有什麼事情不要忽視孩子,聽聽孩子的意見,看看孩子怎麼説。也許孩子有不同的看法,孩子的話也許能給家長帶來新的思路。一個好的家庭教育,應該求同存異,給孩子發言的機會,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做主。
比如:家長想給孩子抱一個興趣班,但是報什麼呢?不妨先問問孩子想學什麼,讓她獨立思考,確定是孩子喜歡的,孩子也會樂意好好學,還會認為爸爸媽媽在乎自己。
03、換位思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作為家長不要永遠都從大人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就會發現我們的想法可能太成熟了,並不適合小孩子。
有時候大人覺得是很小的事情,孩子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在孩子眼裏沒有經歷過,是真的不懂,只好看別人怎麼做,自己也怎麼做。家長換位思考對孩子來説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的認為,這麼簡單的事孩子都不懂,還要學別人。
04、鼓勵孩子有自己的愛好
接孩子放學回來,孩子看起來就很沮喪“爸爸,今天老師讓我們選自己喜歡的水果,很多人都選了蘋果,只有我一個人選了橙子,他們説冬天不是橙子的季節,冬天的橙子不好吃”
爸爸這時候説“可是冬天的橙子也有好吃的啊,是他們沒吃過,你的選擇是對的,你喜歡什麼就選什麼。你喜歡吃橙子,你只是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聽到這裏明顯的開心了很多。
孩子很多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還是錯的。他會懷疑自己的選擇、喜好是不是另類。
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比如:在吃晚飯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説,你喜歡吃炒雞蛋就多吃點,不喜歡的可以不吃或者少吃,不能家人喜歡吃什麼,你就強迫自己吃什麼。堅持自己的立場、喜好。
孩子有了獨立判斷的能力,堅持自己的立場,不盲目隨大流,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會有更好的幫助。
想要避免孩子被“羊羣定律”影響,家長要做出努力哦!
上述這些只是一點心得和想法,讓每個孩子都充滿希望。我相信,只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對孩子的個性特徵、興趣、愛好和生活自理能力及各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查,並做好了詳細的記錄,使我們就對孩子成長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瞭解,就能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是一個身體健康,也是一個愉快、大膽、主動、自信、容入團體、不怕困難的孩子。感謝大家對我們的知識,更多的育兒知識和諮詢可關注爸媽起跑線服務號,下期同一時間再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