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自網絡
至今還記得我曾經的一個無心的“惡作劇”。
那年我還年輕,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遇到一位媽媽抱着自己的小寶寶。小寶寶可愛至極,趴在媽媽的懷裏,從肩膀上露出自己烏溜溜的大眼睛。
和我目光相對的時候,我很自然的衝她笑了笑,她也忽然咧開嘴巴,對着我笑的甚為燦爛,甚至口水都流了出來。
喜歡小寶寶的我,就順帶和她做了幾個小互動。我瞪起眼睛看着小寶寶,小寶寶也瞪起眼睛看着我;我又衝她皺皺鼻子,小寶寶也皺皺鼻子……
於是,我又衝她做了個“鬼臉”,就是那種擠眉弄眼的扭曲了自己的五官。這個動作明顯有些難,小寶寶瞬間瞪大眼睛,目不轉睛的盯着我看。然後又嘗試歪歪自己的嘴巴,不過還是沒有辦法完成我所做“鬼臉”的難度。
這時,小寶寶的媽媽抱着她下車了。
我透過車窗衝小可愛揮揮手,忽然聽見小寶寶的媽媽在叫:“寶寶,你在做什麼啊?”在車開走的瞬間,我看到小寶寶依舊在努力的模仿我的“擠眉弄眼”……
圖片源自網絡
現在,我自己也養育了兩個可愛的寶寶。
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專業知識的不斷完善,我也知道了和還不會講話的寶寶溝通,其實最有效的方法是模仿。
而很多人認為的“寶寶用不同的哭聲,讓媽媽知道他的需求”,這屬於寶寶單方面的傾訴,而不是親子間有效的互動和溝通。
舉個生活中最常見的例子:
當媽媽喂小寶寶吃飯時,把小勺遞到寶寶面前,寶寶就會自然地張開嘴,等着品嚐美味。那麼回過頭來看正在餵飯的媽媽,她的嘴巴是否也張着?(或者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那麼是媽媽和寶寶誰先張開嘴?到底是誰在模仿誰?
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艾普·迪葉特斯特輝解釋説:
“在4/5的情況下是孩子看到伸過來的勺子後先張嘴,然後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動作;餘下1/5的情況是父母先演示,孩子再模仿。”這個例子簡單明瞭地説明:模仿不是單向的,模仿其實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間有效交流的一種方式。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模仿】來自英國大腦和認知力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倫敦大學的學者們組成的研究小組,對一些4個月大的嬰兒進行了測試。
一種情況是讓人與他們相互注視,另一種情況是轉移注視他們的目光,兩種情況後都作出抬高眉毛微笑的表情。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檢測嬰兒們的大腦血氧水平,並使用近紅外線掃描嬰兒的腦部並拍照,以及觀察他們的腦電波。
結果顯示:
嬰兒們能意識到別人的注視,當他們看到自己被人注視時,大腦皮層會受到刺激,而他們所使用的大腦區域和成人被注視時一樣。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能力是社會交際能力的基礎,對社交能力的發展非常關鍵。
而神經生理學者則進一步發現,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
1992年有關學者在恆河猴的腦內,發現有一羣神經元。不只在猴子自己做動作時會活化,在猴子只是看到別的猴子或別人做動作時也會活化。
之後證實在人類大腦裏也有鏡像神經元。它主要是在腦中投射別人的行為或動作,讓我們可以解讀別人的感受或情感意固。
也就是説,在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
圖片源自網絡
【模仿是爸爸媽媽和新生寶寶交流的有效工具】很多父母都知道,就是在很小的嬰兒面前做吐舌的動作,寶寶就會跟着模仿。
新手爸媽也可以和自己剛剛出世的寶寶來做一個特殊的遊戲:爸爸或媽媽在寶寶面前做出親吻的嘴型,看看寶寶是否也會模仿出同樣的姿勢。有研究者在剛剛出生不過42分鐘的嬰兒身上就觀察到了這種行為。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開始就通過模仿互相交流。你做什麼,孩子也做什麼。孩子模仿你,是因為父母是他的偶像,他對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他對父母的信任是毫無保留的。當你把寶寶抱在懷裏,他同時也抱着你,貼在你身上向你表達他的愛,如同你對待他一樣。
所以,父母可以通過無數次的肢體交流,讓寶寶在模仿中學習。例如用小手抓握、練習目光平視(抬頭)等等。
圖片源自網絡
【模仿讓親子間情緒可以有效互動】就在剛才,我家小二寶調皮的坐在玩具車上玩,結果摔了個屁股蹲。
他有些鬱悶的坐在地上,抬頭看着我,就在他呶着小嘴想要哭了的時候,我卻看着他哈哈大笑起來。
小二寶先是詫異的看了看我,然後眼光對上我的笑,他終於也開始哈哈大笑起來。至於摔了個屁股蹲,摔就摔了吧,反正在家裏,高度不高,力度不強,想想也不疼,就是用笑聲把他想要耍賴撒嬌的哭替代了而已。
這樣的情況是不是在你的生活中也常常出現?
往往父母的緊張會帶動寶寶的緊張與害怕,從而寶寶會越鬧越兇;相反如果爸爸媽媽風輕雲淡一把,孩子也就無所畏懼了。
同樣的道理,如果正處在心煩意亂中的家長,看到寶寶天真無邪的笑容時,內心深處也會產生共情,甚至於煩惱也消失了一般。
因此,在孩子緊張的時候、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的笑容和鼓勵、安慰很重要。
圖片源自網絡
我好喜歡這樣一段話:
對於新生的嬰兒來説,不存在昨天或明天,只有現在。當媽媽給寶寶穿衣、洗澡、哺乳時,對他重要的只是媽媽正在做的事情。
這時媽媽可以在寶寶觀察自己的時候,望着他,用兩三分鐘來營造一個小小的永恆,一段美妙的時間。而且媽媽要將動作的節奏調節到寶寶的頻率上來,“慢動作”有時候恰好是合適的速度。這些都有助於寶寶的時間感和記憶的形成,而且這還是最最温馨的親子時刻。
模仿,讓時間停止,讓生活繼續,讓一切美好!
就讓我們在時光靜好中,陪伴着寶寶,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