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家南迪·內森表示:人在一生中有3/10 的時間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所以人們常常要與自己的消極情緒做鬥爭。
執筆:歐陽比文
因為考試成績不佳,廣東一考生偽造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後以高考235分的成績,將父親氣暈,還被調侃“血壓沒有分數高”。
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有個遠大的前程,可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從小培養起良好的習慣。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孩子智商發展受家庭影響更大
對此,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校長助理,Julie Lythcott-Haims,同時也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學家,在一次演講中公開了養育孩子的秘籍。
其中她提到的一個研究實驗很有分量,這是哈佛大學經過75年的研究所得,結果發現:孩子的智商發展受家庭影響更多,如果沾染上“壞習慣”,聰明小孩也可能越來越笨。
如何能夠正確養育孩子而不過度管教,是她那次演講的主旨,如同黃鐘大呂,每一條建議都振聾發聵。
課題組的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長大後“變笨”的孩子,家中很多都有這五種壞習慣,其中有一半和情緒有關。很多時候父母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就有可能讓孩子變笨。
兩種生活“壞習慣”,別不在意
1)不重視孩子的早餐
孩子的早餐是十分重要的,不僅關乎孩子的健康,也關係到精神狀態。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一樣。
然而現在很多父母起的晚,早餐往往是敷衍了事,隨便給孩子塞上點錢,不管是啃方面便還是喝粥,就不管了,甚至有孩子餓肚子。
不吃早餐會導致血糖偏低,反應遲鈍,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效率。長期如此,就不要怪孩子越來越笨了。
2)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
一方面孩子的學習壓力較大,課業負擔較重,睡覺都比較晚;另一方面很多孩子玩手機、打遊戲成癮,晚上也睡得很晚,養成了熬夜的習慣。
據《Intensive Care Med》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長期熬夜的人在認知、記憶、信息處理、空間思維等能力上都會有所下降,尤其是兒童,會影響腦蛋白合成和智力發育。
三類情緒失控的“壞習慣”,小心讓孩子變笨
1)常被爸媽“吼”
哈佛大學在多年的研究中發現,如果父母經常情緒暴走,習慣性地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就會變得思維遲鈍,記憶力下滑,變得越來越笨。
當孩子出現問題了,許多父母自己就難以把控,不是針對問題,而是先發泄掉自己的不滿。缺乏必要的溝通,也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長期如此,不僅會影響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出現兩極表現:要麼異常乖巧,變得小心翼翼;要麼非常叛逆,吼叫聲比爸媽還要大!
2)受到的負面暗示過多
有的孩子,即便是考了班級第一名,也依然要被父母指責,“為什麼不能考年級第一,差在哪呢?”不管孩子多麼努力,總是不被父母肯定,而被各種傷害。
長期如此,容易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自尊心受到傷害不説,也會影響到雙商的提高。
3)長期壓抑自己的情緒
“你是男孩子,不能哭,憋回去”、“你是大孩子了,這點事還至於鬧情緒嗎”、“別在我面前甩臉子,給誰看呢?”這些話聽着耳熟嗎?
人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情緒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以及相應的行為反應。
過分壓抑孩子的情緒,會讓孩子的不良情緒越積越多,因無處釋放而變得沉默寡言,鬱鬱寡歡,在這種情況下,您覺得他還能用大腦更好地思考問題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