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着孩子來逛商場,孩子在商場裏看到一款電動汽車玩具,喜歡得不得了,拉着媽媽想要買下玩具汽車不過,這名媽媽並沒有為兒子買下這款玩具的意思。“ 咱們家裏有玩具小汽車,這個不好玩,不買了....”.媽媽開始哄起來兒子來。由於真的特別喜歡這款小汽車,兒子久久不願離開,不停央求着媽媽。媽媽一看兒子不聽話,頓時上了火氣。“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有錢你買吧,反正我不會給你買!”媽媽朝着兒子大聲呵斥。聽到媽媽的話,兒子頓時淚如雨下,哇哇哭起來。走!趕緊回家!別在這跟我丟人現眼”,媽媽連拉帶拽把孩子帶到商場門口。看着媽媽的反應,孩於哭的更厲
心理學家説:孩子生活在父母對自己的嚇唬之中,會使得親子關係疏遠,接受成人的不良示範、造成孩子內心的恐懼和焦慮等。、缺乏安?全感
一、缺乏安?全感
不要以為小孩子小就什麼都不知道,他在這段時期正是建立安全感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孩子感覺父母不夠愛他,他就會內心產生不安感。就像父母説不帶他一起回家一樣,他會信以為真,認為父母不愛他,然後做出懂事的舉動停止哭泣。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時期、對父母充滿信任的時期,而父母的做法卻是嚇唬孩子,可能這個方法對付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非常好用,甚至百試百靈,但是有沒有想過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2、理解孩子的敏感性:敏感的孩子感到疼痛比其他孩子更強烈。不準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為了讓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淚,應該鼓勵説他是一個堅強者,引導他剋制哭,對他抱有理解、同情,反而可減少他的孤獨感和脆弱感。
3、理解孩子挫折:理解、同情孩子所遇到的挫折,如,積木倒了,不能説,“我早就知道是要倒的”,應同情地説,“你確實很努力搭得這麼好,積木倒了不要緊,我也會不小心碰倒的,再來搭一次,當心些就不會倒。”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感。寶寶在兩歲開始的階段會發展出很強的獨立意識,希望自己可以做事情,獨立去進行各種探索,所以好奇心十分強烈,比如希望自己可以穿衣服,自己拿着勺子吃飯等,但是因為肢體力量和身體協調性還不夠強,所以並不是每件事都能順利完成,這個時候寶寶會有挫敗感而大聲哭鬧了。
這時候作為父母就應該考慮讓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瞭解到自己這種狀況,只有瞭解才能懂得如何去控制。
4、對孩子缺少關注
對孩子缺少關注。當孩子在博取關注的時候,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如果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孩子可能會通過一些比較極端的方法來爭取到父母的關注,慢慢的就會養成習慣,用這種不好的方式來博得父母的關注。
5、不要急着想幫孩子做什麼
不要那麼快就想要幫孩子做一些事情,這不代表袖手旁觀。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的是:我們一直都在。很多父母以為,干涉才是愛。你在旁邊緊張擔心但忍着,那個愛更不容易。
明明知道他的決定會受傷,雖然不是那麼認同這個決定,與他討論過優缺點,但他還是堅持要做,做父母的還可以做些什麼?無非就是支持而已。
瑩姨下期再和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