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池沐
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很多家長都不陌生,但怎樣才能讓孩子自主呢?如果做不好就會變成了溺愛,反而沒能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
隨着時代的發展,很多家長已經在觀念上開始了轉變,然而我們不能光喊口號,而是具體的操作技巧和方法。
家長對孩子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前提是孩子得有足夠獨立和自主的資本,這些資本就是孩子手裏能夠擁有相應的權利。
父母在孩子獨立自主前,首先要把權力還給孩子,早點""放權"",孩子才能無束縛地向前。
1、所有權
所有權即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隨着孩子的不斷成長,自我意識逐漸完善,他們擁有對物品的強烈佔有慾。
有些佔有慾是大人無法理解或者不合理的,很多時候我們會害怕這樣的佔有慾會害了孩子,或者把孩子慣壞。
其實,對於年紀小的幼兒,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佔有慾是應當滿足的,因為這會幫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識,隨着孩子的逐步長大,我們再對孩子加強界限教育,把孩子的佔有慾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讓孩子明白哪些是他的個人物品和私人空間,當我們需要丟棄或者挪用物品時要徵求孩子的意見。
當大人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時,孩子也會產生相應的責任感。隨着孩子的不斷成長,還需教會孩子明白隱私的概念,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物品和私人空間的觀念,培養孩子的界限感。
劃清界限,是幫助孩子樹立獨立自我意識的前提。
2、知情權
給予孩子知情權,就是在一些可能影響孩子生活的大事上,給孩子做適當的解釋,讓孩子明白髮生了什麼,這也是他邁向獨立自主的開始。
比如,孩子即將去幼兒園,如果孩子事先對幼兒園瞭解得越多,他在進入到學校之後就能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幼小的孩子,對於周圍發生的變化是極其敏感的,也更渴望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對於大人的解釋,孩子也都能夠很好地理解,比如搬家了、去醫院打針了、家裏有人住院生病了或者即將去到新的地方了等等各種變化。
如果家長能夠給予孩子適當的解釋,能讓孩子更好地接受,而不是突然的改變,讓孩子措手不及。
相對於被動接受,當我們賦予孩子知情權後,他們也更樂意接受新鮮的事物。
3、選擇權
每天我們都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選擇之中,給予孩子選擇權,也就賦予了孩子生活上的技巧,而孩子學會選擇,是通過真正做選擇才能學會。
家長賦予孩子選擇權,讓孩子擁有對事物的掌控感,而且孩子自己選擇的事情,他會倍加珍惜,做起來也會格外認真。
尊重孩子的選擇,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想法去決定自己的衣食住行,比如,每天穿什麼衣服,頭髮是否需要剪、吃什麼菜等。
讓孩子進行選擇,也是培養孩子做事考慮後果的思維習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責任感。
4、話語權
話語權即表達內心所思所想的權利,隨着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他們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應當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給予孩子話語權,讓他們充分地表達,即使不合理,也應當細心引導。
沒有話語權的孩子,將來也不敢在人前發表意見,只能逆來順受,因此也無法擁有更大的作為。
培養獨立自主的孩子,並不是要求我們任何事情都撒手不管,而是在孩子做事情的時候給予積極的提醒;更要制定合理的規劃,讓孩子在規則內學會自律,更要告訴孩子,如果需要幫忙,爸爸媽媽隨叫隨到。
當孩子有了安全的港灣,他們就會向着獨立自主出發。作為父母的我們,當我們越來越不被需要,便是孩子一步步獨立的開始。
就如作家龍應台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