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有很多家長很煩惱自己的孩子,有咬手指的習慣,想盡辦法想改正壞習慣,甚至要給孩子買矯正器。對於矯正器的問題,我想聽從醫生的建議比較好,但其實大家也知道,如果不改正孩子咬手指的習慣,那麼任何矯正器都只是徒然。
一、思考一下之前,瞭解為什麼寶寶現在還在咬手指。
一般寶寶在兩歲時,咬手指的行為自然的消失了。兩歲前咬手指的行為是他在進行思考。滿足口欲。寶寶兩歲後還是習慣的咬手可能存在兩種情況。
1、之前小的時候咬手指行為沒有得到滿足。
內心出現了空缺,長大一點總是想要去滿足缺失的那部分。那我們就需要多關注寶寶,把他的手要勤洗,洗乾淨滿足他。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減少吮吸的時間和次數。直至消失不見。平時多關心他,多擁抱他,多和他表達你的愛,讓他擁有安全感。
2、想要磨牙,混個嘴癮。
不用去強調孩子在咬手指頭,在看到他要咬的時候就用他感興趣的東西轉移他的注意力。會被感興趣的東西吸引注意力,手自然而然地就放下咬手指的行為。去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你去大聲呵斥他咬手指不好,娃娃的注意力就會在咬手指這個行為上放大無數倍,還會因為家長的責罵而產生自卑。這個時候可以拿一些有很少飽腹感的水果給寶寶自己吃。比如説櫻桃,葡萄之類讓他自己慢慢磨牙。
二、孩子咬手指的形成。
其實孩子知道咬手指是不好的行為習慣,但這是在他有意識的情況下,更多的時候,是他無意識的咬手指--潛意識中,通過咬手指來讓自己感覺安全。
形成:而這種潛意識的問題,大都源自於嬰幼兒時期的口欲期沒被滿足(或者過度滿足),在此時期孩子的快感、對身邊事物的認識、安全感的來源大都自嘴巴活動。簡單點來理解,吃飽就是最初的安全感。
發展:當他們在這個時期的安全感受挫,那麼就會在潛意識中形成一個記號,到特定狀況他們就會重新激發,引導孩子的行為。而你可以發現,其實孩子咬手指的時候,大都是他覺得不安的時候,包括無聊、被忽視、被訓斥、惶恐、害怕...
三、 如何改正這種習慣。
這種行為習慣,既要我們淡化他,又需要孩子自身重視他。
1、家長的淡化:
每一次旁人的強調都對孩子來説是一次強化,最好的方式是淡化,因為你越是提及這個習慣的壞處,孩子就越感到焦慮不安,咬手指的次數也就越頻繁。
另一個方面,則是每一種習慣的替代都不會是你説幾句就完事的,這個過程因人而異地可長可短。當你不斷強調但是孩子卻不能改過來的時候,其實也是增加了家長對孩子的不耐煩。
2、孩子的重視:
旁人不要刻意提醒、強調,但對於孩子自身而言,他需要逐漸有意識地去提醒自己不應該咬手指。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用新的方式去緩解壓力,以及日常要更加註意給予安全感。
我們可以教孩子,當他下次覺得無聊的時候,他可以做些什麼,而我們需要提醒的恰恰是孩子應該做什麼。下次孩子出現咬手指的時候,我們選擇性忽略他咬手指的行為,而着重於告訴孩子你可以怎麼做。例如,孩子覺得無聊咬手指,我們可以叫上他一起來玩玩過家家,剪刀手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