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提問
我們家孩子今年5歲,在過去的半年,我發現孩子的心理、身體飛速成長,做家長的也面臨很多新的問題。比如我們家孩子現在特別喜歡以要小禮物的方式作為獎勵,怎麼獎勵低齡孩子比較科學?孩子現在還喜歡講一些他自己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此外,怎麼在假期中通過生活日常來引導孩子?
專家觀點
北京市特級校長、豐台區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繼文:在市教委舉辦的“雙特戰疫”專欄中表示,孩子平時表現得好,家長給獎勵是正確的。但是獎勵過多、過少,或者不科學,可能會導致孩子對“獎勵”有錯誤的理解,比如什麼事都要獎勵,做事情出發點也變為了想要獎勵等等。首先,家長不要單純的物質獎勵,要以滿足孩子好奇心為出發點,比如,植物是如何生長的?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影子在一天會有怎樣的變化?可以獎勵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等;要培養孩子“想付出”的觀念,避免孩子為了“得到”而做事,否則會造成孩子缺乏責任心;換個視角,有趣的勞動也能成為獎勵,家長和孩子一起進行有趣的勞動,剝橘子、種花等等。
很多家長還會發現一些5-6歲的孩子會講一些他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就認為孩子在撒謊,進行強加干涉。家長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孩子撒謊。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他經常會把假裝當真實,“撒謊”也許是孩子的想象世界。孩子有的時候會犯一些成人不理解的這種小錯誤,家長不妨先聽一聽孩子的想法,瞭解他的這種認知,才能夠正確的來判斷解決問題。要相信孩子,才能夠理解他,才能夠真正的尊重孩子的想法。
此外,每個寶貝都是小小的科學家,他們從事科學遊戲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和願望,這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了學習的自主性。強制孩子學習,不如在日常生活中激發他的自主學習性。比如以生活中的小事“剝橘子”來達到教育目的。家長和孩子一起比比誰的橘子瓣數多、籽數多。剝完橘子,手為什麼是黏的?是什麼物質黏住的?家長要引導孩子進一步觀察事物,深入探討。如何把濕的橘子籽快速變幹?吹風機吹?太陽曬?激發孩子思考力,用實踐證明猜想。面對寶貝們的“奇思妙想”,直接的解釋或許很難讓寶貝明白,家長們還可以趁這個機會,和他們共讀科普繪本,儘可能創建條件讓寶貝參與到科學探索的過程中來,引導他們嘗試科學小實驗,瞭解科學原理。
【來源:北青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