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遇見的是父母養了娃以後的教育觀念不同:
媳婦説娃是第一位的,各種吃的、穿的、用的都要最好的,吃飯要定量、每頓飯的配餐要做到最精細、品種要有保障、搭配要合理。而穿的要最好、最透氣的面料。晚上一定要用紙尿褲才能讓孩子保證整宿的睡眠。
老媽卻説以前帶孩子是大人吃什麼、孩子就吃什麼,哪裏有這麼嬌氣?孩子穿的衣服最好是穿別人家的孩子穿過的衣服、柔軟、好洗、經濟實惠。而晚上定期給孩子把尿,孩子才可能建立起排尿意識、不給孩子養成這種習慣,孩子會一直尿牀。
夾在媳婦跟老媽之間的男士都很熟悉以上的情形吧?在家裏的時候經常是受夾板氣,沒有一會兒是消停的。出現上面爭端的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是:
第一、自己我經驗為中心
作為長輩來説,用自己帶娃的經驗想指導孫子輩的,未免有點落伍了,而新手媽媽的意識中往往是照本宣科,也不一定完全正確。
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方式無非是從自我的經驗出發,沒有根據孩子發展的具體情況,自認為什麼是對孩子好,就怎麼採取照顧孩子的方式。不能説誰對誰不對,這種情況下以孩子成長的質量為重是理想的選擇。
第二、無意識的對孩子的控制權
特別是很強勢的婆婆,經常是要求在家裏有話語權的、對於不同的意見及方式不能夠做到真正的平心氣和的去理解。特別是對孩子的愛導致了對孩子生活的干涉,總以為自己跟兒子的親密被媳婦所打破了,下意識的就要通過控制孫子輩的生活來找回心理的平衡,這種潛在的心理有的婆婆自己都意識不到,但的確是存在的。
第三、生活方式的選擇問題
中國式小夫妻的生活是又想要求獨立的自由,又想享受爸媽照顧的便利。往往是生了孩子以後就完全扔給老人,讓老人幫忙帶孩子在中國家庭中是比比皆是的,這也是年輕人生活壓力過大造成的無力的選擇,這種可以理解,但是沒有辦法完全認同,畢竟教育孩子的任務是應當由父母來進行是必要的。
在這種很矛盾的生活狀態下,教育孩子的觀念衝突就在所難免。理智的年輕人會應該而且必須保證自己的獨立生活的自律性,不要總是依賴老人的照顧,自己已經是為人父母了,自己的生活要自己負責,而不是接受着老人的照顧,還嫌老人的干涉和嘮叨。
都是成年人了,又有了自己的孩子,首先自己就要做到獨立,只有自己能從生活中磨練出獨自生活的能力、磨練出自己精神的強大,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也才能夠有資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否則,無論是否成年,都是習慣了被爸媽照顧的巨嬰。
那麼,出現了這種教育觀念上的衝突了,年輕人就要嘗試着離開父母,自己去獨立生活了。現在的家庭環境都不錯,一般年輕人結婚後都有自己單獨的住房,年輕人想獨立的第一步,就是開始自己的小家獨立去生活。
第一、保持生活的獨立性的意義在於如果家長都不努力獨立,那麼怎麼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現在年輕人的教育理念跟老人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孩子教育這一塊,年輕的家長更注重科學養育孩子的方法,也能狠得下心來糾正孩子出現的逃避、偷懶、不愛學習等等的毛病,但是老人不是這樣,一味的認為孩子還小,一味的護短,讓孩子在兩種教育觀念的衝突中學會了鑽空子。
第二、孩子教育以實際效果為檢驗依據
平心而論,老人的教育觀念雖然有落後的地方,但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所以在求同存異的尺度的拿捏處理上是十分重要的。
具體的標準就是要選擇能夠獲得實際效果比較好的,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益處的,而不是一味的盲從。一味的盲從於家長的權威而不顧時代的發展、孩子的個性,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承受了相當的精神壓力。
第三、年輕人的觀念是應該能夠包容父母的不足的
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能夠聽進去不同的意見,而特別是對於父母的跟不上時代的想法,不要過於指責父母的落伍,而是盡力把新觀念、新技術教會父母,讓父母能夠跟得上時代,享受科技的便利,同時也轉變自己的人生,不會過於固執而毀了自己生活的樂趣。
能夠做到耐心的教父母不斷前進的中年人,是在不斷成熟進步、成為家的頂樑柱的人,這種家庭結構才是完美的。
能夠真正承擔起家庭責任的人都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不足、實現終身的成長,而在家庭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夠給老人以幫助、給孩子以教育。
中年人的頂樑柱的意義更是在於精神上的成長,物質上為家人做好防範風險的準備、盡己所能的完成好從初為人父母到中流砥柱的成長過程。
家庭的小夫妻的互相扶持在這個過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是一個人的孤身奮鬥,是沒有意義的,成熟的夫妻的有意識的幫助對方共同成長,才能在生活的壓力下不至於孤單無助、奮鬥的壓力也會相應的減少很多,成長的路上才不至於過於艱難。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閲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