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氣下,負責核酸檢測的護士身着防護裝備堅守崗位。
如何預防中暑 (新華社 發)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昨日23時14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這標誌着即將入伏,炎炎盛夏開始登場。泉州連日的高温天氣,導致市民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期,我市公立醫院就連續接診了多名中暑患者。天氣預報顯示,高温天氣仍將持續,那麼該如何科學預防中暑呢?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本報記者 蘇凱芳 文/圖
穿防護服採集咽拭子 一名護士突然暈倒
在泉州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冒着烈日前來就診的患者四處尋找避暑之地。該院部分特殊崗位的醫護人員則是備受考驗,日前一名咽拭子採集人員便在崗位上中暑暈倒,好在目前已無大礙。
據悉,當天12時50分,在該院急診核酸檢測採集點,咽拭子採集員呂綵鳳見已無人排隊等候,便起身走出房門,剛踏出門口突然感覺頭暈,路過的同事拉了一把才免於倒地。同事將她扶進屋內,為她脱下防護面屏、N95口罩、防護服、隔離服等防護裝備,讓其可以保持呼吸順暢。呂綵鳳回憶,當天剛好是週一,採集咽拭子的市民排起了長隊。10點左右,她便覺得身體不適,但如果停下來休息勢必要浪費一套防護裝備,市民等待的時間也會增加,因此她選擇了堅持。在距離交接班還剩下10分鐘時,呂綵鳳見無人排隊等候,欲走到門外透透氣,不想整個人便暈了過去。
“最近幾天連續高温,在這樣的天氣下,戴一會兒口罩就讓人憋得受不了,更不要説穿着厚厚的防護服了。房間裏的空調雖然已經調至最低温度16℃,但防護裝備穿在身上還是很熱,我們採集咽拭子的同事為了不耽誤工作,連口水都沒喝,真的太不容易了。”急診室副護士長吳細鳳説,呂綵鳳是中暑暈倒,經過治療已無大礙,目前依舊堅守在咽拭子採集的崗位上。
家人不夠重視 卧牀老人險些喪命
泉州市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黃天寶向記者介紹了一起因中暑險些喪命的病例。黃醫生説,6月20日中午,一名昏迷老人被送到醫院,當時體温飆高達40℃,全身滾燙,多處器官出現衰竭症狀。經診斷確認,老人得了熱射病,隨即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搶救。幸運的是,經過9天治療,老人的身體臟器功能都已恢復,目前已轉入老年病醫院普通病房做進一步康復治療。
據瞭解,老人4年前因腦梗導致偏癱一直卧病在牀。子女都在外務工,日常起居都由妻子照顧。黃醫生説:“早在送醫前幾天,老人便已出現了中暑症狀。因為身體上的各方面原因,他無法清晰表達,加上家屬不夠重視,以為已經有風扇吹了,老人應該不會覺得熱,這才貽誤了病情。”
黃醫生提醒,老年人是夏季最易中暑人羣之一,每年都會有很多老人因天氣太熱導致突發危險。如果老人身體狀況不佳,身上有基礎疾病或者年事已高,最好打開家中的空調避暑。
户外工作中暑 兩名女工緊急就醫
在室內會中暑,在室外就更不用説了。近期,泉州市中醫院也接診了多名在户外工作中暑的市民。該院急診科護士長陳麗萍介紹,6月17日,在醫院附近工地工作的一名女工到醫院急診掛號。該患者長時間在户外工作,覺得渾身乏力到醫院就醫。經診斷,該患者有明顯的中暑症狀。當即,急診醫生對症處理,患者不適症狀得以好轉。
6月28日,一名前來就診的女士稱,自己最近一直在田間勞作,因覺得中暑便喝了藿香正氣水,但症狀不見好轉。該院醫生診斷,該女士屬於暑濕,症狀較輕,服用藥物後,患者症狀很快就會得到緩解。
不要低估中暑危害 科學預防可以避免
據瞭解,中暑是由於高温環境或烈日暴曬,引起人的體温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水及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導致代謝失常而發病。中暑依照症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先兆中暑,當高温環境下,出現了頭暈噁心、胸悶氣短、口渴出汗、全身無力時,短暫休息後可自行緩解。輕症中暑,除以上症狀外,出現發熱,心慌氣短,大汗淋漓,手腳冰涼,充分休息後也是可以恢復正常的。熱射病屬於重症中暑,體温高達40℃以上,無汗,不省人事,一經發現,須立即就醫或撥打急救電話。
如果發現有人中暑暈倒,應該如何應對呢?黃天寶建議,首先應脱離高温,將患者轉移至陰涼處,脱去厚衣服,用水淋濕貼身的衣服,扇風帶走熱量,用毛巾包裹冰袋或者冰水瓶放在頭部、頸部、腋下、大腿根部,如上述辦法不管用,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另外,熱天運動要警惕中暑,尤其是老人、孕婦和嬰幼兒。但很多人難免要在炎熱的天氣裏工作、活動、外出。
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暑,黃天寶建議,在高温/高濕環境裏連續工作時間不要過長,根據個人身體情況,間歇休息,要有防暑意識,不要低估中暑的危害。要科學穿戴必要的遮陽防曬衣帽,避免日光直接暴曬皮膚。在炎熱天氣裏,出行要帶防曬用具。此外,要及時補充水分鹽分。有規律飲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飲水,以富含電解質的水為佳。適當飲用防暑飲品如菊花、金銀花代茶飲,綠豆湯等補充水分。也要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飢餓狀態下長時間勞作。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