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寶從小有3種表現,是變壞的“信號”,爸媽要趁早糾正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健康

每一個寶寶的出生都給家庭帶來了不可替代的快樂,寶媽寶爸們為了寶寶的茁壯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時間和精力。儘管如此,成長過程中的寶寶們,還是會出現各種狀況,讓父母一時間焦頭爛額。

一些開放式的家庭會選擇對孩子進行放養式管理,這樣固然可以給大人們騰出更多自由的空間和時間。但是,寶寶們成長中的不良習慣很可能就在父母的忽視下逐漸養成。為人父母都知道,有時候一個壞習慣將耽誤寶寶一輩子的幸福。

表姐夫婦都是知名企業的高管,平時工作特別忙碌,寶寶一直沒有時間進行陪伴和教育,所以只能將孩子交給孃家照顧。姥姥姥爺對寶寶十分寵愛。百般順從,只要稍微有一些脾氣,家裏所有人都大氣不敢出一聲。

在這樣的背景下,寶寶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表姐夫婦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孩子經常發脾氣,而且家長越阻止,孩子就越鬧得厲害,可是礙於工作繁忙,便會也沒有在意。誰知小孩長大後,經常和人打架,年紀輕輕就進了少管所。

因此,寶寶從小有這3個表現,千萬不可忽視,是變壞的“信號”,爸爸媽媽不能忽視,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1、忽然發脾氣

有些寶寶從小性格較為急躁,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非常任性,只要父母或者長輩沒有順從寶寶,他們就會哭鬧不止。只要家長批評一下,就哇哇大哭,發起大脾氣,如果不加制止,脾氣就會隨着時間的增長而變得更加暴躁。

等到寶寶情緒穩定下來後,仔細詢問寶寶此刻想法,如果是寶寶做錯了,採用引導方式,讓寶寶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既有利寶寶形成發展型思維,也助於親子關係緩和。如果是寶媽寶爸的錯誤,誠摯的説明理由,和寶寶進行溝通和交流。

這不僅讓寶寶學會理性解決困難,也避免僵硬親子關係。

2、寶寶出現咬人或者打人的情形

在寶寶的哭鬧沒有實現目的後,有些寶寶會選擇咬人或者打人,這樣暴力的行為來發泄內心的憤怒。寶媽寶爸們千萬不可以縱容,一旦形成習慣,很容易走入迷途。

建議父母及時糾正打人的行為,同時根除孩子的暴力傾向,如果孩子出現打人情形,必須採取罰站、説教等較為嚴厲的方式,讓他們能夠及時的意識到行為的嚴重性。

3、孩子隨意拿周圍的物品

別認為孩子隨意拿周圍物品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很多小朋友在小時候看到周圍朋友的玩具時,喜歡隨手一拿就佔據為自己所有,非常霸道。這樣的行為若逐漸形成習慣,長大後的寶寶性格上會較為自私,且不太有禮貌,對孩子未來的成長產生消極影響。

類似的不禮貌行為,還包括不懂得感恩周圍的幫助、不懂得尊敬長輩的利用等。這些習慣看上去很微小,但是卻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一個不禮貌的成年人不會受到周圍人的尊重。

建議寶媽寶爸們在發現寶寶隨意拿周圍物品時,立馬制止。進行理性的教育的,千萬不要一上來就打兩巴掌,這可能造成寶寶心理的扭曲,適得其反。在寶寶知道自身行為的嚴重性後,讓寶寶親自物歸原主。這樣深刻的過程可以給幼年寶寶提個醒,形成較深的記憶。

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一步走錯,就會全盤皆輸。面對寶寶們的壞習慣,寶媽寶爸們應當耐心教誨,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及時糾正,千萬不能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