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養三髒一腑,補脾胃之氣、潤肺陰、滋腎固精,益三髒之氣陰,減糖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健康

俗話説“藥農進山見草藥,獵人進山見禽獸”,這是每一個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不同,因此看待事物的方式也不一樣。就以食材而言,在吃貨看來,只有好吃與不好吃之分,而在中醫文化的傳承者看來,很多都是養生之物,其益處各異。

在常見的食材中就不乏很好的養生之物存在,比如有一種食材可做菜可養生,能養三髒一腑,補脾胃之氣、潤肺陰、滋腎固精,益三髒之氣陰,還固精氣、減糖。

這種養生之物就是山藥,在《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山藥的論述,《神農本草經》將其稱之為“薯蕷”,而陸游的詩句“久緣多病疏雲液,近為長齋煮玉延”,其中“玉延”就是山藥的別名。

山藥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歸到“上品”,説它“主傷中,補虛,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還提出經常用山藥養生則“耳目聰明,輕身,延年”;《本草綱目》記載山藥“益腎氣,健脾胃,化痰涎,潤皮毛”。

《景嶽全書》中提到“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化義》中説山藥的特點是“温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主肺虛久咳,何其穩當”。

因為山藥是食材,又能養生,而且深得古今學者的推崇,所以古籍中的論述很多,現代把山藥的益處歸納為“益氣養陰,補脾肺腎,減糖”,而實際的養生方法與益處可以分為四個方面闡述。

一、用山藥養生可以補脾。

脾胃之所以被譽為“後天之本”是因為所有的營養物質都需要經過脾胃的消化與吸收,從而化生氣血,所以也脾胃被譽為“氣血化生之源”。對脾胃來説,脾氣尤為重要,因為脾氣是推崇脾胃運化的動力,除了脾氣的虛弱,脾陰不足也適合用山藥養生。

1.脾胃氣虛、運化無力,從而出現神疲乏力、不愛吃飯、大便不成形甚至稀薄的表現,這時候用山藥不僅能健脾益氣,而且略微有緩和泄瀉之功,所以單用山藥養生,再加白糖調味即可。

如果是脾虛而且伴有濕氣,從而大便稀薄、泄瀉,養生可用山藥、人蔘、白朮、茯苓,用以健脾益氣、除濕;如果脾虛而不愛吃飯、沒有力氣、大便稀薄,養生可用山藥與人蔘、白朮配伍,以健脾益氣。

脾是運化水濕的臟腑,脾氣虛弱則容易造成水濕的積聚,從而有腫的亞健康,可以用山藥、扁豆、陳皮、大棗益氣健脾以助水濕的代謝。

如果脾胃氣虛且伴有氣滯,除氣血的表現之外,還出現氣滯的表現,特點是肚子感覺脹、呃逆,養生可用山藥、枳實、陳皮、砂仁,補脾胃之氣的同時行氣通滯。

2.如果是孩子的脾胃虛弱,從而不愛吃飯並且瘦弱,可用山藥與灸甘草、雞內金、焦白朮同用,一健脾開胃消食;如果孩子僅是脾胃虛弱,飯量並沒影響,但是消瘦,可用山藥與白朮、茯苓、山楂、麥芽同用,以健脾消食。

3.脾主運化水濕,婦人的水濕過大會有帶下的亞健康,這類人養生可用山藥與白扁豆一起吃;這一類人如果帶下赤白,可用山藥、海螵蛸、生龍骨、生牡蠣、茜草同用。

這類人如果脾虛伴有濕熱,特點是帶下黃稠,可用山藥與黃柏、車前子、芡實、白果同用;如果脾虛伴有肝氣鬱滯,不僅有脾虛的表現,還有情致的不暢,容易煩躁、發脾氣,可用山藥、白朮、人蔘、柴胡、白芍同用。

4.長時間脾陰的不足則容易口唇的乾燥、消瘦並且沒有力氣、不愛吃飯、肚子中感覺脹、大便稀薄、煩熱而且睡眠不好,可用山藥、白扁豆、蓮肉同用,用以健脾養陰。

二、用山藥養生可以補肺氣、滋肺陰。

山藥的特點是既可以補肺氣,又能滋肺陰,所以肺氣的虛弱、肺陰不足,從而表現為虛勞、無力、咳逆而喘、沒有痰或者痰少而黏稠,養生可用山藥、白朮、玄蔘、牛蒡子同用。

如果是肺腎兩個臟腑的陰不足,則容易腎不納氣,從而咳喘並且氣短,養生可用山藥、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同用,用以滋腎、益肺、納氣;如果脾肺兩個臟腑的陰不足,則不愛吃飯、勞咳,養生可用山藥、薏苡仁、柿餅霜同用。

三、用山藥養生可以滋腎固精。

山藥的特點是既能益腎之陰,又能滋腎氣,且有固澀精氣之功。這樣的説法很籠統,因為很多養生之物可以這樣形容,但是山藥的主要針對人羣是腎陰虛弱、腎氣不固的兩類人。

1.腎陰不足容易有腰膝的痠軟、頭目的暈眩、晚上出虛汗的表現,這類人養生可用芍藥、熟地黃、山茱萸同用,以滋陰養腎。

如果是肺腎兩個臟腑之陰不足從而虛火旺盛,特點是身熱如有定時,分時間段的熱,且晚上出虛汗、耳內鳴響,甚至是精氣不固而滑,養生可用芍藥與熟地黃、知母、龜甲。

2.腎氣的不足則容易下元不固,從而小便頻頻甚至睡着以後尿牀,精氣的不固,在男子則表現為有一些不能啓齒的亞健康,比如時間很短。這類人養生可用芍藥與益智仁、烏藥。

如果是腎氣虛損從而表現為頭中昏沉或暈眩、手足的冷、腿腳多酸且痛、不愛吃飯,這類人養生可用芍藥、熟地黃、巴戟天、懷牛膝。

如果是腎中不足而精關不固,從而睡夢中有精的滑出、心神不安,可用山藥與芡實、蓮子肉同用;如果脾腎兩個臟腑的虛弱,從而早上醒來就急着去廁所,而這每天當中也僅有這一次大便稀薄,養生可用山藥與蓮子、荔枝肉。

四、用山藥養生可以減糖。

糖分本是正常的營養物質之一,但是代謝不及就殘留過多,中醫文化稱之為“消渴”,消渴多與肺脾腎三個髒有關,雖然多表現為燥熱,但是陰虛是其根源,而且一般是氣陰兩虛為多。

山藥的特點是平而不燥,既能補脾肺腎之氣,又能養脾肺腎之陰,所以消渴屬於氣陰兩虛的人可用山藥與生黃芪、知母、葛根同用;屬於偏於內熱者可用山藥、石膏、麥冬、天花粉同用。

山藥雖然是食材,但是養生也不能多用,一般來説以15至30克為宜,如果是研磨稱粉後再吃,則是以6至10克為宜。

還有一點值得指出,那就是山藥滋陰的特點註定濕氣盛的人吃了增加水濕;山藥補氣的特點註定如果氣滯的人吃了則容易使氣更加瘀滯。這兩類人來説不是不能吃山藥,而是一般來説不能單獨用它養生,而是需要合理的搭配方式。

山藥即可以成為美味佳餚,也可以作為養生之品,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因此提到山藥的第一反應也不一樣,那麼提到山藥你先想到的是“好吃”還是“養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