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逛超市口渴喝水,寶媽拿空瓶買單,結果被店員索賠10倍賠償
(文章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最頭痛的事情,莫過於帶着孩子出門逛街了。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是正常現象。但孩子不懂事的後果,卻讓大人很不好受。
案例:
麗麗是一位90後寶媽,由於夫妻倆在外地打拼的關係,家中只有麗麗一個人帶娃。每天她都得帶着兒子一起去逛街,省的兒子在家沒人照顧。有一天她帶3歲兒子逛超市,發生的事情讓她非常糟心。
當天她帶兒子逛超市買菜,寶寶一直喊着口渴,不過麗麗忘記給兒子帶水了,就準備在超市買瓶水給兒子喝。誰知兒子趁媽媽不注意,直接打開一瓶飲料就喝了起來。
寶媽於是打算拿空瓶去買單,結果超市店員看到了卻氣憤不已,認為“不付錢就喝算是偷,要求10倍賠償”。麗麗聽完就不高興了,自己又不是不打算付錢,孩子渴了急着喝水,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人家去餐館吃飯都是先吃了再付錢,再説就一瓶水而已,至於這麼過分嗎?
超市店員還在一直嚷嚷不休,堅持要索賠10倍的錢。直到超市經理出面後,對着店員一通指責,讓麗麗成功付完錢走人後,事情才算結束。雖説麗麗的做法情有可原,但是孩子犯錯家長沒及時看顧好,也會給家長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難堪。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呢?
1、讓孩子主動道歉
有些家長在孩子做錯事後,不僅不會批評自己的孩子,反而會找一些“孩子還小不懂事”的藉口,為孩子開脱責任。但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行為變得變本加厲起來,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就會經常再犯,這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如果孩子這邊真的是過錯方,家長要讓孩子學會主動道歉。
2、不要粗暴直接地批評孩子
有些家長也確實沒有偏袒自家孩子,發現孩子錯了之後,直接上手打罵孩子,以此表示自己的公正。但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長這樣當場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動輒打罵自家的孩子,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怨恨的心理。所以家長要細心温和地和孩子講道理,而不是粗暴直接地去批評自家的孩子。
3、父母要做好榜樣
還有一類父母自己喜歡佔小便宜,比如偷偷在商店順走一樣商品,或者是做了什麼壞事就選擇溜之大吉。而孩子在一旁看着,也會潛移默化地認為這種行為是正當的,甚至跟着父母有樣學樣,自己也經常犯一些偷偷摸摸的錯誤。
所以家長就需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不要讓孩子學到自己的壞習慣。與其指責孩子做錯事,不如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好家長。
父母帶寶寶出門,應該注意什麼呢?
1、遵守公共場合的行為規範
家長在帶孩子去各類公共場合前,首先要和孩子聲明下應遵守的行為規範,保證孩子不會在這類公共場合肆意妄為。比如去超市之前,和孩子約定好買好的零食離開超市後再吃,不能偷拿偷摸超市的各類商品。
帶孩子去圖書館之前,告訴孩子不要大聲在此處喧譁,不要隨意在書本上塗抹等等。只要遵守了應有的行為規範,寶寶到哪都處處惹人愛。
2、鼓勵孩子承擔應有的責任
如果孩子真的做錯事了,先鼓勵孩子去認錯並承擔責任。比如砸壞了人家的東西要賠償,家長可以拿出賠償款,讓孩子主動找管理人員道歉並賠償,承擔應有的責任。這樣孩子才會長記性,下次會更加懂事聽話。
孩子在外的表現,反映的是一個家庭的教養水平。孩子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沒有改正的意識。大家對於這位媽媽的遭遇是怎麼看的呢?10倍賠償是否合理呢?
育兒,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