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媽寶園》,一羣智慧媽媽陪着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媽育兒圈》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在餵養孩子這件事上,不少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的經歷:要麼孩子滿屋跑,只能“追着餵飯”;要麼一口飯,含嘴裏大半天,也不嚼也不咽……

每一次孩子吃飯就像要開展一場對抗賽,即使各種誘哄,即使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也無法愉快地吃完一頓飯。

寶寶為什麼總愛含飯?含飯又有什麼影響呢?要怎麼糾正呢?帶着這些問題,和我們一起,逐一解答家長們的困惑~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寶寶為什麼含飯?

1.進食技能落後

進食技能發育落後,是寶寶含飯的最大原因。

寶寶步入6個月齡後,身體各項機能的發育,發生了質的飛躍。口腔咀嚼發育則處於空前發展期。此時,為寶寶合理添加輔食,鍛鍊其咀嚼能力,至關重要。

在為寶寶提供固體食物之前,需要1-2個月的緩衝時間,這階段以糊狀食物為主,讓寶寶先練習下咀嚼和吞嚥動作,初步適應後,再添加稀軟的清粥。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會噎住,或覺得寶寶還未長牙,無法進食固體食物,而延期提供。等到10個月以後才讓寶寶嘗試固體食物,有甚者,寶寶1歲後,輔食依舊是以米糊、湯羹類為主。這就會令寶寶錯過咀嚼能力發育的黃金時期。

從而導致寶寶拒絕進食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咀嚼功能落後,表現出含飯、吞嚥時嗆咳、不怎麼咀嚼食物直接吞嚥進肚子,或直接吐掉。

2. 蛀牙或吃飽

有些寶寶因為蛀牙,一旦用力咀嚼就會引起疼痛。為避免疼痛,而選擇把飯含在嘴裏,等食物軟化了,再吞進肚子裏。

或是寶寶已經吃飽了,只是沒有達到家長預期的量,家長怕寶寶會餓到,硬逼着寶寶繼續吃,那麼寶寶自然會以含飯不咽的方式,來表示“抗議”。

3.注意力被分散

好動,是每個寶寶的天性。為了能讓寶寶坐得住,不少家長喜歡讓孩子邊看電視,或邊玩玩具,邊吃飯。一旦寶寶過於沉迷電視情節,或過於專注手中的玩具,注意力被分散後,就可能吃着吃着就忘了咽,出現含飯等不好的行為習慣。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寶寶含飯不咽有何危害?

1.滿口黑牙

經常含飯的寶寶,導致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時間過長,腐蝕牙齒,長久下來,容易出現蛀牙,牙齦發育也會變差。一旦出現蛀牙,不僅會影響恆牙的萌新,更會影響孩子的個人形象,如果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就會出現自卑的心理。

2.阻礙正常消化

含飯不咽,並不利於寶寶腸胃和消化系統的發育。這類孩子,食慾差,飯量少,有的一説吃飯就哭鬧,有的是沒吃幾口就喊飽,有的甚至會出現厭食、嘔吐等現象。未經過咀嚼的食物,直接進入腸胃系統,影響消化、吸收。長期營養跟不上,寶寶體質差,往往面黃肌瘦,胖不起來。

3.咀嚼能力變差

在初步為寶寶添加輔食時,一般是以米糊為主。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家長並未及時為寶寶改變食物的形狀,依舊以糊狀為主。寶寶的咀嚼能力無法得到充分地鍛鍊,面部肌肉也無法順利發育,導致咀嚼能力差。

長久下來,稍微硬一點的食物,寶寶就咬不動,這樣也不利於牙齒的生長,或長出的牙齒不夠堅硬。

寶寶總是含飯怎麼糾正?

1.激發寶寶口腔肌肉的運動和發育

6個月以後,媽媽們可以適時為寶寶引入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等,並在1.5歲左右完全戒除奶瓶。

對於有吸吮需求的小月齡寶寶,可以提供各種牙,以供他咬。此外,媽媽們可以開始每天為他清潔牙齒,多刺激他的口腔。

寶寶的模仿能力、探索能力都很強,所以,爸爸媽媽們要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寶寶,放手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在餵食過程中,也可以多做示範,教孩子如何咀嚼。

2.調整食物的質地

有些媽媽在對比了同月齡的寶寶後,發覺自己的孩子口腔咀嚼能力偏弱,就想着通過調整食物的性狀,來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這做法並沒錯。但值得提醒媽媽的是,調整食物性狀要注意循序漸進。別一下子就給一大塊堅硬的食物。

媽媽們可以先從孩子喜歡的食物入手,去改變它的性狀,並固定在每天的一餐中,可以是早上,中午,也可以是晚上。將孩子喜歡的食物從糊狀變為條狀、小塊狀等。

這個過程就如同初次添加輔食一樣,需要一點點的嘗試,更需要足夠的耐心。有可能寶寶會牴觸,直接吐掉食物,會拒絕進食,這都是常見的情況,所以需要媽媽們耐心和包容,允許寶寶抗爭個3-5天,終有一次他會欣然接受食物性狀的改變。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3. 讓食物更有吸引力

一直吃同樣的食物,大人會膩,孩子也會產生厭倦感。媽媽可以適當換着花樣來製作食物,比如,改變食物烹飪的方式,原本的蒸煮法,變成煎炸法等等,以增進寶寶食慾。

也可以選擇搭配不同種類的食材,比如在白米飯中,加入玉米、胡蘿蔔等顏色鮮豔的蔬菜,再用模具製成孩子喜歡的形狀,這樣看起來更具吸引力,孩子也更願意嘗試。

4.排除一切干擾因素

很多家長喜歡用玩具、動畫片誘哄孩子吃飯,剛開始可能有效,時間一長,反而養成了不好的進食習慣。

寶寶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玩具、動畫片吸引過去,吃飯就變成了一個機械的動作,他無法享受到食物的美味,也不會認為吃飯值得重視,也就無法產生興趣。

媽媽們在準備吃飯前,就應該收起玩具,關掉電視和手機等設備,讓寶寶像大人一樣坐在餐椅,好好地、專心地吃飯,併為他限定好用餐時間,最多30分鐘。

可以準備一個小鬧鐘,也可以用手機定時。前提是事先知會寶寶,鬧鐘一響,就結束吃飯。這個過程中,媽媽們一定不要心軟,嚴格執行,寶寶多體會到幾次“餓”的感覺,他就會明白“吃飯時就要認真吃飯,不然過了點就沒得吃了。”

此外,媽媽們不要怕寶寶沒吃飽,飯剛吃完,就給他其他零食吃,這會更助長寶寶不好好吃飯的習慣。

5.營造輕鬆的就餐氛圍

面對寶寶的“難伺候”,很多媽媽一到飯點心裏就開始發毛,犯嘀咕:“也不知道吃不吃”、“怎麼才能好好吃飯呢”……

要知道媽媽的情緒是會影響到孩子的,當媽媽脾氣暴躁時,寶寶食慾也會變差,更加不願意吃飯;媽媽“佛系餵飯”時,無所謂寶寶吃多吃少,這時寶寶反而吃得更好,也吃得更多。

因此,一個輕鬆愉快的就餐環境很重要。在孩子張嘴吃飯時,媽媽可以適時給予鼓勵:“寶寶真棒!吃得真快,繼續加油哦~”、“寶寶懂得嚼碎了再嚥下去了,真厲害!”……得到讚美的寶寶,心情更愉悦,吃飯也更有勁頭。

其他家庭成員在吃飯時,也可以多誇讚這些菜有多好吃,表情可以略微誇張,語氣可以多用些感嘆詞,比如,哇~這道菜真好,太美味了~看見大家吃得香,寶寶也會更有食慾,更想去嘗試。

一開始,寶寶可能還是會以哭鬧的方式,進行抗議,家長們切記,一定不要以打罵、責罰的形式對待寶寶,以免引起寶寶更強烈的反抗。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如何預防寶寶含飯?

在走上“飯渣”的路上,最關鍵還是在於預防,也就是在添加輔食的前期,就要開始把握住寶寶吃飯的敏感期。

大部分的寶寶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出牙”,喜歡到時啃咬,這時媽媽就要及時為寶寶更換輔食性狀,從糊狀變為小顆粒,小丁、小塊狀,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寶寶咀嚼能力的發育。

一旦錯過,可能會造成寶寶後期出現含飯、不咀嚼直接下嚥等不良習慣。

寶寶8個月左右,會出現搶勺子、搶食物等,大部分媽媽會誤以為寶寶調皮搗蛋,其實,這是寶寶向我們發出自主進食的信號。

媽媽們可以為寶寶準備一些手指食物,比如胡蘿蔔條、土豆條、西蘭花等,讓寶寶握手上自己吃。不僅能鍛鍊寶寶咀嚼能力,更能提高寶寶手眼協調能力。

在1歲以後,媽媽們就可以讓寶寶學着拿勺子自己吃飯了。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怕弄得到處髒兮兮的,而繼續選擇餵飯,這樣寶寶會養成“沒人餵飯就不吃”的不良習慣。

準備好飯兜和餐墊,讓寶寶自己坐在餐椅上,拿着勺子練習吃飯,一旦體驗到進餐的樂趣,就不會排斥進食。

如果孩子已經錯了這些敏感期,那麼媽媽們可以試試以上的方法。

最後,再叨嘮一句,如果孩子長期吃飯不好,導致身高、體重嚴重落後於同齡人,或伴隨有腹痛、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體檢下,排除其他的疾病因素。

互動話題:你怎麼鍛鍊寶寶自主進食的?歡迎留言交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50 字。

轉載請註明: 小孩吃飯總是含飯,不吞,有什麼影響,怎麼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