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寶寶小時候都會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讓父母們哭笑不得。
一位媽媽獨自帶着2歲的寶寶在家,有一天正玩着,媽媽想上廁所,就打開電視,讓寶寶自己看會,自己去廁所“解決問題”。可解完大便後才發現,衞生間的廁紙竟然用完了。沒辦法,只好求助寶寶拿點紙過來。
媽媽“指揮”了半天,懵懂的兒子才明白意思,最終在卧室的牀頭櫃上找到了衞生紙。媽媽叫寶寶把紙拿過來,寶寶興奮地回答:“媽媽,來啦!”
聽着寶寶稚嫩的聲音,這位媽媽十分欣慰,心裏想:“寶寶真是長大了,也能幫我做事了!”可是當寶寶走到跟前,這位媽媽才發現,寶寶只撕了指甲蓋那麼小的一片紙,遞過來的時候還頗為自豪,滿臉微笑。
寶寶的這一番“神操作”,讓這位媽媽無奈極了,這點紙也救不了急呀!可看寶寶一副“邀功”的小表情,她又不得不誇寶寶做得好,這位媽媽的內心欲哭無淚、哭笑不得。
事後這位媽媽在網上吐槽自家的寶寶,可沒想到引來了一大波網友的吐槽。很多網友表示家有同款寶寶,當然也有網友表示,自家的寶寶兩歲可以幫忙拿很多東西,這種事會做的很好。
為什麼同樣一件事,兩歲孩子的反應會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兒童行為分析專家給出的兩歲左右的寶寶身心發展和行為特徵:
情緒與社會性方面
1、一如既往地靜不下來
2、開始得意洋洋,驕傲自滿
3、我行我素
4、對自己的東西視若珍寶
5、在穿衣等小事上磨蹭
6、開始有“好孩子”與“壞孩子”的概念
7、與父母日漸親密,開始認生
8、遊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9、追求完美
運動感覺方面
1、能做諸如跑、跳、爬、拉、拽、踢、甩等各種基礎之上的難度動作。
2、會隨着音樂和節拍做有律動的運動,喜歡跑跑跳跳。
3、眼睛、四肢能夠協調共用,看到的同時,手能夠做出相應動作反應。
4、對積木感興趣,會扔積木和推倒重建。
5、能夠一頁一頁地翻書。
6、開始對橡皮泥、沙坑等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言語方面
1、詞彙量劇增,達到500個以上。
2、喜歡自言自語
3、能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名字
4、能夠理解和使用“現在”和“今天“一類的時間詞,但還不能完全理解“昨天”等過去式詞語。
5、能用三個以上的詞彙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那些能快速聽懂媽媽指令,並付諸行動的寶寶,一定是平時生活中和父母的互動比較多,父母捨得用孩子的家庭中的寶寶。
每一個階段,孩子都有特定的心理和行為特徵。要想寶寶聰明、機靈,父母就要根據孩子的行為特徵,科學的引導孩子,讓孩子順利成長。
第一、允許孩子的小淘氣,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兩歲左右的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家裏的鍋碗瓢盆、櫥櫃、洗衣機、電視、書本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探索的對象。
作為父母,要明白“小淘氣”是孩子探知慾的人表露,這絕不是什麼不好的事,也不是孩子誠心想讓大人頭疼。孩子的這些淘氣行為通常會持續一兩個月後就會“結業”,並不會伴其一生。
第二、尊重孩子的叛逆,讓孩子自主成長
兩歲左右這個年齡段,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孩子,但凡遇到一點命令式的口氣,便會回應道“不要”,同樣,在孩子打算自己做一件事時,如果家長伸出援手、孩子便會拒絕。
父母要明白孩子這一時期的特點,當孩子説:“我要自己做”時,要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是孩子自身“幹勁“的一種體現,此時就算他想做的事情,在他這個年齡段似乎很難辦到,但也應該重視這種“挑戰精神”,在一旁靜靜的觀察孩子如何自己處理這件事。
將一切交付給孩子,給孩子有絕對的信任,只有被父母信賴的孩子才能變得充滿責任感。沒,才能成長的更好。
第三、嚴禁對孩子的失敗進行指責
孩子的體驗必然會伴隨着失敗,失敗的意義在於讓孩子產生繼續挑戰,下次不再犯同樣錯誤的決心。
比如當孩子貪玩不小心打翻牛奶時,父母通常會比較惱火,一是因為孩子不聽自己的話,而是因為怕裝牛奶的瓶子傷到寶寶,而會對孩子大聲指責。
孩子本身闖玩禍之後就有不安感,父母這時候的指責往往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而智慧的父母通常會先安慰孩子,然後讓孩子一起幫忙收拾殘局。然後告訴孩子下次怎麼樣才不至於打翻牛奶。做父母沒有指責,反而會讓孩子在內心自我反省。
結語:其實文章開頭這位可愛的寶寶也許是故意的,在逗媽媽玩,畢竟兩歲的寶寶已經能夠聽明白大人的話了。你家有沒有同款可愛小寶呢?歡迎曬出你家寶寶做過的可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