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避免三種行為,自以為奉獻多卻不討喜,別傷了孩子還不自知
對社會來説,弱者是一羣只知道奉獻,不要求回報的人,而對於孩子來説,父母就是隻付出不要回報的人。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現在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男性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在結婚後,考慮到自家孩子的發展以及教育問題,不少女性會選擇辭職後,全職帶娃。
家長覺得這樣才能讓孩子得到很好的照顧,且在這個過程中經由自己的不斷引導,讓娃變得越來越優秀,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密,可殊不知有時候的一些不當行為,很可能不利於娃的健康成長。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莉莉從結婚後,每天需要整理家務,還需要帶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慢慢從婚前的温柔可人變成了一個嘮叨的女性。
自從孩子上學後,每天早上説得最多的話就是:“明明,快點起牀刷牙洗臉,再不快點就遲到了”。
孩子在這樣一聲聲的催促和嘮叨聲中,顯有些不耐煩,甚至不高興,變得有些拖拉。
家長這些行為,付出太多還不討好
1、通過對比給孩子壓力
現實生活中,不少媽媽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常常會把周圍人家的娃拿來和自家的做對比,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給予他們壓力,或是刺激,讓子女變得有動力,可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這樣的對比方式,只會讓孩子覺得厭煩,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好,甚至是心存嫉妒,或是對父母產生排斥。
2、嘮叨的言語指揮孩子
“你怎麼這麼笨,都教你多少遍了,怎麼還是不會”
不少父母會常常説出這種類似的話語,不僅嘮叨,還帶有諷刺性,導致説出的話語不僅沒有任何的教育性質,還會導致娃不願意家長親近、交流,甚至是厭煩,或是產生自卑的心理。
3、不懂得尊重孩子,隨意侵犯他們隱私
相信不少人在小時被父母偷看過日子本或是信件,或許在拿到的時候,家長心裏有過些許的依賴,但是仍舊會進行查看。
因為父母想要了解到孩子心理的想法,想要知道他們是否早戀?是否認真學習?是否存在着困擾?
可對於孩子來説,父母的這種行為是在侵犯他們的隱私,一點都不尊重他們,沒有給予一點自我的空間,這樣長期下去,就會讓娃對自己的家長有所戒備,進而遠離。
作為父母,想要與自己的孩子和諧相處,就需要擁有一些正確的方式,這樣才有利於親子關係,也有利於教養娃成才。
家長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
1、培養孩子的愛心
父母在孩子面前多展現出自己對他的關愛,尤其是媽媽,可以多表現出自己的慈愛,但並非溺愛,可以在平時多帶娃去關愛小動物,培養他們的愛心,這樣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間的關係,還能夠培養娃的憐憫之心。
畢竟老人在這個社會就處於一個弱者,這樣在父母老去後,孩子能夠依舊對父母心生感恩之心,長大後才可能孝順。
2、
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
父母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並給予稱讚,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自主能力,還能夠培養他們的感恩之心。
另外,在孩子做出一些值得讚賞的行為時,如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要及時給予誇獎,這樣能夠讓他對於做好事產生一種良好的體驗,從而願意不斷地做好事。
3、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於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因此會經常犯一些錯誤,也不能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
因此,作為家長就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而是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來進行簡單的思考,並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引導娃改正,從而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