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杜東平
我喜歡喝茶,是源於小時候受父母喝茶的影響。
小時候喝茶,我沒有什麼明顯感覺,就是跟着父母稀裏糊塗地喝,感覺比白水好喝,主要感覺就是解渴。
成年後,一直保持着喝茶的習慣。
知道父母喜歡喝茶,只要回老家,我一定會給父母買點好茶孝敬他們。來了客人,父母也會自豪地説:“來,嚐嚐閨女給買的好茶”。有時候,父母也會給臨居嬸子大娘拿點,分享一下茶樂。
綠茶,清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等,我都可以喝。但比較喜歡的還是綠茶和紅茶。後來又愛上了普洱。
夏天,喝得比較多的是綠茶。綠茶清爽,提神,很解渴。泡綠茶,我基本都使用玻璃杯。在我看來,玻璃杯與綠茶是絕配。玻璃杯使得水中的綠茶看上去更爽翠,綠茶則映得玻璃杯更清透。僅僅是看着,就覺得神清氣爽,喝上一口慢咂細品,美妙之意直抵心扉。
夏日時節,忙碌之餘,泡一杯明前綠茶,桌上翻開一本喜歡的書,邊品茶,邊讀書,安享那一刻難得悠閒的時光,是對身心的最好休養。隔着淨透的玻璃杯,靜觀茶尖在杯中被水一衝時的起伏和翻旋,最後茶葉慢慢沉入杯底,就像欣賞一門藝術,更像體會人生的起落沉浮。有道是茶如人生,人生亦如茶,是也。試想,有誰的人生,不是起起伏伏的呢?水中有乾坤,茶中有日月,書中自有詩和遠方。一位文友妹妹説,女人不可缺少的四大閨蜜是:書、音樂、茶、運動。茶就是其中之一,非常認同。的確如此,平凡瑣碎的日子,即使再忙碌,有茶浸潤,生活便有了不凡的色彩和藴意。
紅茶也是我的最愛之一。對紅茶的喜愛,不亞於綠茶,甚至超過了綠茶。入秋後,天氣漸涼,感覺紅茶最能温潤心脾。尤其是飄雪的冬天,望着窗外翩然起舞的雪花,沏一壺紅茶,立刻滿屋生香,似習習春意到來。與喝綠茶不同,喝紅茶,茶具可以是精緻秀美的白瓷,可以是簡單質樸的粗瓷,也可用禪意十足的宜興紫砂壺。各種茶具,各有特色,紅茶在其中皆可入味,就看你以什麼心情去體味了。我最喜歡使用的,還是比較精細的白色或者淡顏色精緻秀美的瓷器茶具。
觀賞褐紅色茶湯盛在白瓷茶碗中的情景,最是怡心悦目,那感覺就是“琥珀”與“白玉”的相逢,是温潤與純潔的妙搭,只是望一眼,就心生無限歡愉。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最喜唐元稹這首一至七字茶詩,幾句生花錦語,就把茶的神妙之處盡含其中。茶,必須靜心細品,才能參知其中之味。
取一隻圓圓鼓鼓的細瓷小茶壺,幾隻小巧玲瓏的小茶碗兒,酷狗一曲“雲水禪心”,隨着琥珀色的茶湯,緩緩流入杯中,氤氲的霧氣瀰漫,此時心中便會如朝霞般絢爛,更如月光般愜意。趁熱抿一口,再抿一口,醇厚温暖的氣息,迅即傳遍五臟六腑,那一刻,頓感口舌生香,心暢意達,真是賽神仙了!難怪自古至今,茶就是文人雅士筆下的生香添彩之物呢。
茶還可以表達一份誠摯的情意。以茶會友,增進友情;飲茶對詩,彰顯才氣。如唐劉禹錫在《嘗茶》中所言:“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茶中友情濃濃,茶中明月如花。
古人把對茶的鐘愛,賦予清風和明月,寄予山水草木間,並揉進了長短句的轍韻裏,融化在了唐詩宋詞的平仄裏。茶韻就在一顆顆浪漫的詩心裏悠悠生長。
記得在老家時,沏茶之前,喝茶之後,刷洗茶具的事情,都是我的活,後來我也學會了沏茶。傍晚,母親幹活回家之前,或者父親回來時,我都會提前燒好水,沏上茶等着他們。進門後,先倒上一杯,讓他們解解渴。夏日的夜晚,明月星空下,一家人圍坐天井裏,喝茶乘涼聊天。高遠的天空中有一輪靜謐的明月,茶碗中也有一輪靈動的明月,兩兩遙遙呼應;月光灑滿小院兒,也流溢在茶水中,茶碗中彷彿開滿了晃晃氲氲的“月光花”。那場景,是記憶裏一幅最美妙温馨的畫面。雖然那時候還不懂喝茶的意境,但是卻因此覺得喝茶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我喜歡喝茶,更喜歡茶具。經常在商場的茶具櫃枱前忘情地欣賞,流連忘返。茶具與人之間也是講究眼緣的,遇到那個“對的”心儀的茶具,會讓你不忍捨棄,也或者毫不猶豫地據為己有,打包帶回家。春節前,搬新居,就理由充足地買了一套精細骨質瓷茶具。茶具內裏是白色,外面是米白底,古色又清新的黃藍色如意枝的菊花圖案。一壺四碗、兩碟、兩蓋杯,若幾人小聚品飲,優雅之趣,應該足矣。
去年,在意大利威尼斯水城,一組水晶玻璃伉儷杯茶具瞬間引起了我的興趣。男款杯是貴氣的寶藍色,女款杯是浪漫的酒紅色,形狀花型圖案皆相同,鑲金邊,中間是立體奶油白色梔子花朵圖案。這對茶具,是威尼斯水城的水晶製作傳承藝人手工製作的,精緻,大氣,華美而不俗豔。終於抵擋不住誘惑,與它們結緣。每當看到它們,就想起當時的情景,原來,茶具也是可以承載美好記憶的媒介呀。
多年前一件與茶有關的趣事兒讓我記憶猶新。
那年夏天,我在工作現場開調度會,口渴,就多喝了幾杯濃茶。因為快到午飯時間了,早餐又吃得簡單,結果,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渾身冒汗,身體癱軟無力,感覺餓得不行,心也慌得很,沒法騎自行車了,就只好晃晃悠悠推着自行車直接去了路邊的包子鋪。進去後,狼吞虎嚥地吃了七個包子,連喝了兩碗小米粥,又坐了一會兒,才感覺有了力氣。緩過神兒來後,騎着自行車回到家,就不餓了。婆婆知道這個情況後,笑説我:“不知道的,還以為在婆家吃飯不管飽呢”。從那以後可記住了,喝茶儘量不能空腹,不然真可能會“茶醉”。
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喜愛喝茶。喜歡慢慢品味茶湯從苦到甜的感覺,喜歡欣賞茶色從濃逐漸變淡的那個過程。就像一個人,從青春時期的濃烈,歷經滄桑,歲月洗滌,逐漸趨於成熟,直至暮年的寧靜淡泊。也許,人生苦辣酸甜種種歷練之後的心靈安寧,就在於此吧。不然,怎麼喝茶使用的紫砂壺上,大多都會有“禪”或者“禪茶一味”幾個字呢?濃濃的禪意就在茶中,慢慢體味,就會流淌進你的心中。茶味,一苦二甘三回味,其意境妙趣只可意會,而言之不盡。
2020.10.23.
(注:此文被選入首部齊魯晚報文集《清泉錄》及2021《膠東散文年選》。)
作者簡介:
杜東平,筆名:妙月,濟南市,女。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濟南市作家協會會員。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作品刊於《山東工人報》《聯合日報》《農村大眾報》《山東商報》《當代小説》《職工天地》《當代散文》《詩意人生》等報刊。散文作品曾分別在“華成杯”首屆吳伯簫全國散文大賽、“融媒所向 舜時飛揚—我與舜網20年”徵文大賽、“我與泉水的故事”徵文大賽、“傳智學院杯山東省首屆職工原創文學作品大賽”、“泰山杯”山東省第三屆職工原創文學作品大賽、“國投信達杯”詩歌散文大賽、“濟南市‘精準扶貧’文學採風創作徵文”及第一屆“青未了”散文大賽等賽事中獲獎。《河工 河夫》等多篇散文被收錄不同文集。
壹點號沐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