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恐懼心理,而如果家長放任孩子的這種心理,就可能會對孩子未來的生活造成影響。那如果孩子產生了對一些事物的恐懼,家長要怎麼幫助孩子進行克服呢?
一、孩子害怕的常見類型
調查資料表明:正常兒童中,90%以上的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40%左右2~4歲兒童至少有一種害怕;43%的6~12歲兒童則有7種以上的害怕。害怕和恐懼的心理,已經成了現代孩子的一種心理疾患。
常見的孩子的“害怕”有三種類型:
1、自然界中的打雷、怕鞭炮聲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心理陰影;有的孩子怕影子、怕黑;怕動物。
2、社會恐懼如怕上學、怕考試、怕被批評;怕獨自在家、怕獨自睡覺;怕壞人、怕走丟、怕警察。
3、社交恐懼如怕説話、怕陌生人。
針對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些不同的恐懼心理,於家長而言,需要及時採取措施幫助自己的孩子克服這些不同恐懼心理,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二、不同階段的解決方法
0~1歲對具體的刺激產生恐懼,比如噪聲。這個時期嬰兒聽覺較為敏感。解決方法:父母應給予孩子足夠的安撫,避免強化噪音。
1~2歲與撫育者分離產生恐懼,孩子對帶養人的依賴性非常強,應嘗試逐步分離。解決方法:家長一定要保證在許諾的時間回來,以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2~6歲對想象出來的東西或未知情況下的預想產生恐懼,比如強盜、黑暗等。4歲時達到高峯,此後開始下降。這個時期孩子有了獨立意識,想象力也豐富起來,但又缺乏足夠的認知。解決辦法: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面對,儘量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讓他們不害怕這些未知的恐懼。
6~12歲對學校、搶劫、身體損傷和自然災害等產生恐懼,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認識到死亡,並由於父母對學習的過分關注而出現對成績的焦慮。解決辦法:父母可在行動上緩解孩子的恐懼,認真傾聽孩子的害怕,及時保護孩子。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產生害怕的心理是正常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需要及時給予孩子心理支持。如果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也應該及時求助心理老師,及時減輕孩子的心理痛苦。不要以為長大了就好了,一種恐懼維持了幾十年只能更加根深蒂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