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不需要培養“規則意識”?家長錯誤的想法,孩子難成大器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健康

文章字數:約1600

閲讀時長:約5分鐘

隨着社會包容性的增強,家長們的教育意識也逐漸呈多樣性發展。不少的家長開始將調皮搗蛋視為孩子智慧的象徵,卻沒有意識到不守規矩的孩子在別人的眼裏就是一個麻煩,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家長忽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導致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守紀律,破壞規則,做出一些擾亂他人的行為,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上週末我帶孩子出門玩,路上遇到一對父子。小男孩好像剛剛喝完了一罐可樂,手中拿着空瓶晃來晃去,不一會兒,草坪上就多了一個易拉罐。他的父親看到以後也沒説什麼,還是拉着孩子的手自顧自地往前走。

結果沒走兩步,環衞工人就把小男孩給攔住了,不知道説了什麼,小男孩立即羞紅了耳朵,眼巴巴地盯着父親,希望父親為自己辯解些什麼,但是那個父親還是什麼也沒説。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感悟,原來父母教育的缺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影響。

不少父母因為擔心自己的條條框框會限制孩子,所以放任孩子自由發展,但他們卻沒意識到,正是因為自己的放任,孩子才失去了支配自己人生的能力。

一、“規則意識”存在的意義?

規則意識其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孩子在一定的約束下,才能遵守社會的規範,保證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行。

比如説,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會闖紅燈,這樣不僅擾亂了社會治安,還會對他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有規則意識的孩子能尊重他人,不會輕易觸碰他人的底線,能夠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

而毫無規則的人,無法和他人建立親密融洽的關係。

二、為什麼給孩子立規矩難?

1. 規矩不一致

很多家庭處於三代同堂的生活狀態。一些父母對孩子嚴格要求,不允許孩子飯前吃零食。而因為害怕孩子受委屈,這時孩子的爺爺奶奶就會出來為孩子求情,或者偷偷給孩子遞零食。

在規矩不一的家庭當中,孩子很容易混淆規矩,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聽父母的話還是聽老人的話,因此常常在無意識中違背規則。

2. 靠打罵立規矩

一些父母喜歡通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的恐懼感會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妥協。但是由於孩子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時間一長,他們還是會重蹈覆轍,舊事重演。

這並不是因為孩子調皮,只是家長的打罵方式只讓孩子意識到他錯了,卻不知道錯在哪。

3. 家長自身無規矩

父母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對象,一些家長在生活中總是闖紅燈,插隊。雖然口頭教育孩子要守規矩,卻在行為上給孩子帶來不好的示範。這種雙標行為,會成為孩子不守規矩的藉口。

家長們要知道,規則意識不是孩子生來就有的,要依靠後天的教育和培養形成。避開立規矩的這些誤區,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三、家長該怎麼讓孩子覺醒“規則意識”?

1. 不輕易地改變規則

在制定規則時,父母要讓孩子明確他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雖然孩子的行為一開始受到約束時,也許會感到不適應。

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逐漸接受規則,也可以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任務。

父母們要注意,不要因為自己突然的情緒化而增加或減少規則,這會降低規則在孩子心中的可信度,引發孩子試探底線的逆反心理。

2. 適當獎懲

孩子的自律能力會比較差,沒有獎懲規則的建立,孩子很難自覺遵守規則。

因此,當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比較差時,家長可以制定一些適當的獎懲措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比如,家長可以規定孩子在晚上9點前完成作業,如果孩子沒有完成的話,週末就減少一小時的娛樂時間。如果完成了,就給孩子提供一個小零食,這樣就能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

3. 樹立榜樣

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很多家長雖然知道這一點,但卻依然很難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在違背規則時也總是打着哈哈就過去了。

如果家長能在孩子面前規範好自己的行為,就會增強自己在孩子心裏的權威度。

例如,一些父母會鼓勵孩子多看書、少玩電子產品。於是當父母專心閲讀時,孩子也會自覺放下手機,開始讀書。

結語

樹立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能夠學會尊重他人、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線,是每個家長都需要承擔的責任。你是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裏是小微爸爸育兒課堂,在這裏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