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小年紀,什麼也不懂,沒必要在乎什麼安全感、存在感,這對嗎?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一個人的年齡大小,會決定他會不會想其他的問題,比如孩子才幾歲,不懂得什麼孝順與否,尊敬與否,安全感強烈與否。
所以,有的父母非常想讓孩子自食其力,於是,父母會想方設法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例如在幼兒園門口的時候,把孩子放下後不顧一切地轉身離開。
家長們誤以為這樣可以引導孩子獨立,卻不知道他內心的渴求。
孩子的確不知道如何準備表達這些感受和行為,但是從孩子的做法中就可以得知,他們仍然會受這些因素的影響。
當媽媽轉身離開的時候,孩子會擔心害怕,進而想要找媽媽,這就是一個方面的表現。説明孩子內心對於安全感的需求非常強烈,獨立和安全感不衝突,但是家長常無法兼顧。
因此,別再忽視幼兒成長階段對於安全感的培養,家長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寶媽寶爸早知道,早改變,早引導。
1、心理層面的滿足
剛出生的寶寶想要吃奶,他們會哭,會吵,會蹬腿,這是出於生理上的需求。
但是等到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我意識開始,他們的一言一行就不只是停留在“本能”上,而是受心理以及思維的主導作用。
此時孩子想要媽媽抱一下,就不再是單純的撒嬌了,也可能是孩子怕媽媽不要自己,以此獲得信任,想要建立依賴關係。
因此,心理層面的需求,往往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重要影響層面,對孩子的成長有着很大作用。
2、需求層次的滿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當温飽被滿足之後,個體會追求尊重與愛等多個層次的需求層次,所以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家長及時的回應孩子需求、在孩子需要幫助的伸出援手。
這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二、提升安全感,促進孩子健康
1、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許多小朋友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退縮,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後退,都是因為“自信心”不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也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於是,在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就拒絕了嘗試。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孩子都習慣於依附家長,唯命是從,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擔心失去了依託。
因而,想要讓一個孩子變得有安全感,首先得讓孩子擺脱對父母的惡性依賴,有些依賴是積極式的,它會引導孩子向上,可是有些依賴就會像魔鬼惡爪一樣,不斷把孩子拉向深淵。因為安全感的匱乏帶來的依賴便是如此。
在生活中,家長們可以多鼓勵孩子,讓他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掘其閃光點,提升對自我能力的認同感。
2、接受挑戰,堅信父母的陪伴與支持
孩子為什麼會沒有安全感?因為害怕嘗試。
所有人都會習慣於自己的舒適區,因為沒有改變,波瀾不驚的生活像極了平靜的水面,大家只需要接受這份美好和寧靜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問題,就自動忽略吧。
正是因為這樣,孩子有了問題找家長,有了困難找家長,有了負面情緒找家長,因為對困難的畏懼,能力的缺失,導致他們很難用自己的思維思考,變成了十足的“拖油瓶”。
所以,安全感的建立需要孩子對問題、困難抱有積極的心態,父母可以讓孩子多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在實際的生活中去體會自己完成一件事的美好,並且不那麼恐懼挑戰,能夠獨立面對,從中尋找安全感。
3、建立親子間的信任感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在前面努力的時候,非常沒有底氣,因為身後沒有支持的人;有的人就不一樣,他們敢拼敢闖,總是走在最前面,這是因為他們知道就算跌倒了,也會有人加油打氣。
這就是親子間有無信任感的區別。
幼兒安全感的建立同樣需要這份信任感的助力,平常的相處裏,多用正面的、肯定式的語言,而不是否定式的用詞,這會讓孩子體會到不一樣的感覺,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信任的建立。
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孩子心生力量,奔赴前程。
我是小鴻兒媽媽,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