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回覆【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來源 | 網絡 · 主播 | 一凡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

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

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覆,有可能會決定着孩子的未來。

手機是把雙刃劍,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機,是我們的永恆的課題。

大多成人都無法抵制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是孩子!

之前,美國一位心理學家公佈了自己長達十年的研究結果,令人震驚。

這位科學家在10年前從全國各地的中下階層的家庭中選取了100名孩子,將他們分成了兩組。

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

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痴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

另外50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

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一項測試表明,兒童使用手機時,大腦對手機電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

近期,英國《每日郵報》更撰文指出,兒童用手機會造成記憶力衰退、睡眠紊亂等健康問題。

英國華威大學的傑勒德·凱都博士警告説,手機輻射會破壞孩子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從而引起記憶力衰退、頭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問題。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

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

另外,沉迷智能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裏的人,患上抑鬱症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

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悦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譟乏味,學習成績下降。

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裏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後,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整天沉迷於手機世界裏,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容易導致睡眠障礙。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頻繁使用智能手機會引起視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會引起睡眠問題。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健康機構,做出了一項調查——手機光線與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的影響。

把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子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用了28分鐘內睡着;而另一個房間玩智能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着。

當然我們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看看法國出台了一個什麼舉措?

禁止中小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

新法案規定,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

據統計,12-17歲學生手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90%;

中小學生禁用手機是馬克龍上台後提出的重要舉措之一;

用禁令,但希望家長引起重視!

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

不同年齡段孩子應採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儘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

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遊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建議: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淨,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遊戲“照看”。

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遊戲,極易上癮。

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遊戲。

建議: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着父母要手機玩。

積極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閲讀,基本不會想着要玩手機了。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

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説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

二是用親子關係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

這兩種方法,弊大於利。

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

建議: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可以承擔家務為責罰手段。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機遊戲”。

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如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先完成作業再玩手機,不要説“現在立刻去做作業”,而是説“我知道這個遊戲很好玩,但你必須先完成作業。

我看着你玩兒完這一局,然後你就去做作業,可以嗎?”

12-18歲:適當干預,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認知水平較高,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

直接沒收或生氣吼罵、甚至是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根的做法。

手機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傷害孩子,但也能幫助孩子,關鍵在於如何使用。

建議:

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予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

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機,是因為對性的好奇,父母可試探詢問並委婉教育。

如通過微信、扣扣或郵件的方式,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識等。

有了溝通和信任後,與孩子一起協商制定玩手機的規則。

如是否可以帶去學校玩、什麼時候可以玩手機、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時會有怎樣的懲罰等。

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

如手機上閲讀電子書籍更方便、手機搜索學習信息等。

可能看了這麼多,真正做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很頭疼,如何在父母親自陪伴孩子,和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之間找個平衡點呢?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三點經驗

1. 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之前有父母問,孩子玩手機時間已經很久了,不讓他玩,就大哭大鬧的,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其實也好解決,一來規定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二來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還剩多少時間,讓他説話要算話。

我們家平常不讓熊熊看電視,但會讓他玩一下IPAD,每次只能玩10分鐘,一天最多不超過兩次,每次還剩個兩三分鐘的時候,我就會提醒下他,告訴他還有多長時間,讓他有個心理準備。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很大的,10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所以提前提醒下孩子,讓他有個時間準備結束,對於孩子來説比較容易接受。

當然,這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長也不必規定的那麼死。

有的節目時間長一點,二三十分鐘,看看也無妨,但每天總共的時長最好不超過1個小時。

只要一直保持這種規則,孩子就會逐漸習慣的,這對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處的,畢竟孩子都沒什麼自制力,還是需要父母通過在生活中幫孩子遵守規則。

2. 通過電子產品學習。

在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候,可以教孩子瞭解到電子產品的優點,讓孩子通過電子產品學習到新的知識。

例如:手機的地圖功能,有一次,晚高峯時間,我要帶熊熊趕着去較遠的地方聽演奏會,於是我就告訴熊熊用百度地圖查詢出行方式。

我們倆是搭地鐵出行的,在路上,每到一站,我都給熊熊看一下地圖上我們的實時位置,出了地鐵再跟着導航往前走,這樣一下子就讓孩子把電子產品裏的信息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了。

除了地圖導航功能,還可以讓孩子學着拍照、錄像、天氣預報、微信語音信息等和生活緊密聯繫的實用性功能。

再者,父母可以幫孩子挑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節目。

比如動物世界,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並且時不時問一下孩子,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解釋給孩子聽。

在平常的時候看些相關的繪本,帶孩子去動物園,那麼孩子從不同渠道接受的信息就全部結合起來了。

3. 找到能替代電子產品的活動。

有的媽媽説,孩子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就覺得無聊,不知道幹什麼好。

所以説,除了使用電子產品以外,讓孩子培養點興趣愛好,安排豐富的娛樂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學畫畫、學下棋等等,每天都需要練習,也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

或者帶孩子爬山、游泳,讓孩子全身心都鍛鍊了;

還有親子閲讀、親子游戲,這些都是能夠幫孩子綜合發展的有益的活動。

怎麼樣?感覺還不錯吧!

家長只要多點去思考,孩子就會有更多的收穫!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

龍應台説:“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着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羣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薰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都説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説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學,也藏着孩子的未來,願父母們共勉!

有書君説

優秀的父母

才會培養優秀的孩子

今天有書君推薦給大家一個優質育兒平台:

有書少年

用最專業、最實用、最科學的育兒文章

助您做一個三觀正的父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016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決定孩子的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