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小,我替他做決定嘛”,在生活中有很多家長總以孩子還小又或者他擔不起責任為由來替孩子做決定,以為父母所鋪設的路就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起跑線,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向輝煌、走向成功。可是,真的如此嗎?
經過調查研究顯示,那些從小就替孩子做決定的家長,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懦弱自卑,長大後更無法掌控好自己的人生,到頭來一敗塗地。這樣的人生是父母所期冀的嗎?很顯然不是。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呢?家長從小就剝奪他的決策權,對他們來説,可能是一種滅頂之災。
舉個例子:
張女士的兒子叫暢暢,張女士在40多歲的時候生下了暢暢,可以説是老來得子。張女士十分看重這個孩子,什麼也不讓他碰,不管孩子做什麼,她都替孩子提前打算好了。例如,孩子去超市買東西時,她早早的給孩子網羅了一堆她以為孩子喜歡的東西,因此,孩子不用做決策就夠了。
長此以往下去,暢暢沒有個人主張,在學校里老師讓舉手發表意見時,他永遠都是埋頭不語的那個。話説到這裏,張女士替孩子做決定的做法真的正確嗎?人人都有發表意見的權利,孩子也不例外。當家長剝奪孩子的語言權、決策權時,孩子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01.家長總是替孩子做決定,剝奪孩子的決策權,這會對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呢?
正如前文中所説的,每個人都有發表意見、做出決策的權利。當孩子的權利被家長剝奪時,他便會感到一種莫有的憂傷,他無法做出決策,更無法捍衞自己的權力,久而久之,他就會把內心需求深深的埋藏起來。一個無法表達需求、無法申訴思想的人,他的心裏該有多壓抑,父母可想而知。
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替孩子做決定,孩子可能會渾然不知,亦或者會選擇把委屈嚥下。可當孩子長大後,叛逆心理逐漸萌發,到那個時候,他還能忍嗎?
結果往往會如火山爆發一般將這滿腔的怒火傾訴出來。到那個時候,矛盾衝突無法遏制,隱藏的危險也將再也瞞不住,後果會不堪設想。
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臂膀飛向更大的天地,當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時,他因不懂做決策而猶豫不前時,父母又會作何感想呢?孩子總要自己做出決定,而當他不懂得如何做時,那恐怕是所有父母最痛心的一刻了。
其實,父母沒有必要讓孩子做些大決定,在他眼下的成長歲月裏,也沒什麼大決定可做。家長大可讓他做些小決定,在小決定中成長自己。那麼這樣一來,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02.父母讓孩子做些小決定的好處有哪些呢?
可以讓孩子少發脾氣。當孩子嘗試自己做決定時,他就必然要為自己的決定買單,這個決定的結果是好還是錯,他要一人承擔。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孩子因結果不當而大發脾氣了。漸漸的,他會逐漸收斂自己的脾氣,也會一步步改正自己的決定。父母不用“教”,孩子就能“會”,這不是很神奇嗎?
另外,父母經常讓孩子做些小決策,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實孩子的自信是一天天培養起來的,多讓孩子做決策,體會控制力的強大,孩子會不斷增強信心、增強勇氣,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奮勇向前。
舉個例子:
妙妙的媽媽很擅長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妙妙去購物時,媽媽讓她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類型,就連吃快餐時,媽媽也讓女兒自己選擇快餐的搭配類型。在媽媽的“教育”下,妙妙在小事上懂得做決策,到大事上也不含糊,漸漸地,她變得越來越從容淡定,也越來越自信了。是的,孩子的自信是一天天培養起來的,多讓孩子做決策,體會做決策的感覺,孩子會不斷增強信心、增強勇氣,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奮勇向前。
與此同時,當父母給孩子一些權利時,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也會越來越好。父母懂得體諒孩子,孩子自然會尊重理解父母,雙方的關係處於良性循環的狀態,又怎會有那麼多的摩擦和矛盾產生呢?
既然父母讓孩子做決定有那麼多好處,那麼作為父母,在平時又該如何巧妙的施以此計呢?
03.父母在平時應如何巧妙的讓孩子做小決定呢?
其實讓孩子做決策的方法有很多,父母一定要仔細觀察。例如,平時逛超市的時候,父母可以從三樣東西或四樣東西中讓孩子任意挑選,這樣的選擇既不寬泛也不狹窄,剛剛好!讓孩子自己做些小決定,而且這些決定也不會給他帶來什麼致命性的威脅,十分值得操作。
當然,在家裏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做些小決定。比如,飯後是決定先刷碗,還是先打掃衞生等等,通過這些小決策,既能讓孩子有效鍛鍊自己,同時還能讓孩子提升自信心和家庭的歸屬感。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也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做出不同的規劃。例如,孩子還小時,家長教給他們的決策就應是簡單而細小的。當孩子年齡漸長時,給他的決策、任務可以稍稍升級。將任務分為初級、中級、高級,因地制宜的隨機應變,結果可能會更好。
家長一定要明白,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屬品,他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要想讓他成龍成鳳,您一定要適時的學會讓他自己飛翔。做好一個決策,想好一個問題,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孩子定能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追夢人。
那麼,平時您讓孩子做過決策嗎?當他做決策時,您的反應又是如何呢?歡迎説出您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