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考99.5分的男孩得了癔症!父母過度干預,是孩子學習成才的災難

由 公羊易綠 發佈於 健康

現在的孩子很可憐,因為他們的成長環境非常不友好。

尤其一些父母,簡直就是戕害孩子的罪魁禍首。

浙江杭州男孩小飛,10歲,上四年級,成績在班裏數一數二。

去年底,小飛正跟媽媽讀課文,突然癔症發作,間歇性渾身抽搐。

從此,只要提到看書、寫字、拿筆,小飛就會不由自主呈現這種症狀。

心理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希望小飛父母減少對孩子的關注,不要給孩子製造壓力。

儘管如此,住院初期母親還會抽查小飛背乘法表,父親則巴不得孩子趕快出院上學。

原來,這對強勢的父母,是“雞娃”的先鋒。

小飛必須考第一名,考滿分才行,否則就會受到一頓批評和施壓。

“怎麼才考了99.5分,還有0.5分是被你吃了嗎?”

“學習不努力,未來沒出息”。

一個10歲的孩子,就這樣被父母逼出了癔症。

其實,孩子本沒有病,有病的是父母。

有句話説,跪着的老師,教不出站着的學生。

同樣,有病的父母,也培養不出正常的孩子。

竭斯底裏,對抗施壓,咆哮怒吼,一個個虎爸狼媽瘋狂地捲入雞娃大戰。

無窮無盡的焦慮,讓父母情不自禁地介入孩子學習成長全過程。

海淀的培訓班裏,高學歷的父母責怪孩子:怎麼這麼笨?當年我看一遍就能背下來,你怎麼好幾遍還背不會?

小城市的課外輔導班上,老師邊在台上講,爸爸坐在兒子邊上不停地抽孩子嘴巴子:怎麼這麼笨?怎麼畫得這麼難看?

類似情況幾乎到處都能看到,父母對孩子學習的干涉到了近乎痴狂的地步。

曾經樓下有位鄰居,平時不上班,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兒子身上,放學後就關在家裏學嗩吶,逼着孩子學這學那。

最終孩子才上初中就已經抑鬱,不得不送到農村老家養病。

那些得了抑鬱症的孩子背後,往往是一個生病的原生家庭,生病的父母。

我們不禁要問,這樣做真的好嗎?

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易子而教”的教育思想。

他認為,如果讓父母直接教育自己的孩子,會存在着一個非常大的困局,容易產生“父子相夷”的災難性後果。

有這樣一種現象,但凡當老師的人,如果恰巧自己的孩子也在這個學校,往往不會把孩子放在自己的班級裏,以避免因嚴厲施教而影響感情,因感情而衝擊教育效果。

如果家長比老師還高明,如果家長能夠取代學校,那還把孩子往學校裏送幹嘛?

家長扮演好家長的角色,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現在,那些內心焦慮的家長才是真正的病人。

他們需要剋制一下內心對包辦、干預孩子教育的衝動,把空間留給老師、留給學校。

因為,病人不可能取代醫生給自己看病,家長也不能取代老師培養孩子。

一個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理解、需要智慧,還需要耐心、需要誠心。

但願那些可憐的父母們,能夠恰如其分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