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不僅流派眾多,而且各個派系的練習技法也大不相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楊式太極拳,對於楊式太極拳功架的練習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請大家跟着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楊式太極拳功架習練技法
1、低功架練形
低功架練拳,練習強度大,體能消耗大,是對下盤功夫的強化訓練。如髖關節活動範圍加大;下肢的支撐力加強;有利於鍛鍊腰胯的柔韌性。練拳時架式較低,有利於重心下移和穩固下盤。在低功架練習下盤的同時還要注意拳式套路的規格標準、行拳的方向變化,在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上打下紮實的基礎。這是學規矩練功夫的階段。取低功架練習太極拳,練的是抻筋拔骨、大開大合,練的是肌肉、骨骼和外形上的東西。
低功架由於步子偏大、架式偏低,此時的行拳走架,多以本力支撐自己的身體。前後步距和左右步寬拉開後,尾閭與腳跟前後不能中正,兩胯根合不住,不易發出渾身的整勁。由於用本力控制自己身體的移動,虛實的變化難以圓活處理,常帶重心移動不流暢,很難達到行拳時的綿綿不斷。低功架練拳腿部負擔太重,尤其是對膝關節容易造成傷害,還會由於胯關節和膝關節不易鬆開而內氣不易下沉。
低功架練太極拳,在做馬步和弓步時,大腿和小腿之間的夾角較小,此時要注意這個夾角最好不小於90度,以免形成M襠。弓步時還要注意前膝不可弓過腳尖,後腳外緣不可向上掀起;後坐時,臀部不可向外凸出,上身不可前傾。
有人認為練低功架“人體重心降低了,穩定性就強。”其實這是片面的認識,在增強穩定性的同時必然丟失了靈活性。由於低功架練拳“出功夫”,不少行內人士仍然採用低功架練習太極拳。
2、中功架練氣
中功架練拳是練習太極拳中普遍採用的練法。中架行拳架勢高低適中,對練習松身沉氣及輕靈的虛實轉換大有益處,可以在練習松沉中自然而然的養成腹式逆呼吸的習慣,達到氣沉丹田的目的。中功架練拳的注意力在於周身一家,求內、外三合,心意的開合帶動肢體的運動。虛實的變化已不再是本力下的支配,而是由松沉而輕靈中產生的虛實變化。此時行拳處處體會松活,松腰胯、松膝踝、松腳鬆手、松肩肘、松頭頸、松胸背。前進後退中的虛實變化要在力松沉下去又重返上來的過程中交替完成,重心的移動要力求輕靈自然,此實一分彼虛一分,不多不少恰到好處。綿綿不斷油然而生。
中功架練拳還要注意圓活飽滿,肢體舒展,意氣放得遠。手眼身法步處處合度。
氣沉丹田是中功架練拳必須達到的目標,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逐步完成勁力松落腳底,植根入地,渾身彈性,掤捋擠按採挒肘靠,融會貫通。這是守規矩、合規矩階段。
3、高功架練虛無
取高架練習練的是輕靈圓活,老話講叫安輪,身上各個大小關節都似有萬向節類的軸承,運轉起來圓活自如,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都能受自己支配,此時練的是內裏的東西,練的是中定的功夫。中定是太極十三勢的魂,楊家早就對此高度重視,楊澄甫給大兒子取名叫“守中”,其中不無道理。
拳練到此時,看着不起眼,摸哪哪沒有,又渾身都是手,打人沒商量。高功架練拳速度往往很快,如王秀田先生演練的楊式太極小式,三百多個式子只用時十分鐘。在公園裏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採用高功架練拳,令人感到深不可測。
楊式太極拳的基本技法
對人體靜型技法的要求
(1)立身平正:平,水平;正,正對前方。從外觀上看,頂平、肩平、胯平、腳平,面向正前方。
(2)架式工整:周身都用平正之勁,形成四肢平正,顯得架式非常工整。
(3)腿蹬腳碾:習練楊式太極拳非常講究腰腿部的虛實轉換、退步的進退自如,為此必須處理好胯部(襠口)的運動,胯部運動最明顯的特徵是兩胯撐開,胯部圓活。
(4)臂如刀鋸:手臂在回引時,狀如掛鈎(回手如鈎),要求手臂放鬆、懸掛,呈現出釣竿狀的弧形。前推時,狀如銼刀(出手如銼),要求手臂基本伸直,坐腕、豎指,使手臂保持一定弧形,似直而非直。運化的手臂(如摟手)在運至終點時,也要掌根下按,手臂在彎曲中有挺拔之勢,似曲非曲。
此型靜中寓動,隨着動作的開合,軀幹有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要實腹、沉肩落胯等身體各部形態的變化,使軀幹中軸穩定而又靈活,尤其在呼吸配合的作用下,具有吞吐開合的自然動力。
對人體動態技法的要求
(1)綿軟以至於流暢:綿軟不是無原則的,它以流暢為目標。只有綿軟了,才有可能流暢;而流暢了,才能顯示綿軟的價值。
(2)松靜以至於沉實:伴隨着放鬆訓練,不僅訓練出肌肉、關節的綿軟,而且訓練出身體的沉實(如棉裹鐵);同時,腳下穩健,力量下移,建立起由腳下運勁的運動習慣(勁起於腳,問地要力)。
(3)輕靈以至於圓活:松沉後,手臂柔軟而又輕靈。這時,輕靈必須向圓活方向發展,否則,輕靈會走向盲動,實戰中消極、疲軟,陷入被動。圓活,要求學會轉動身體、轉移力量,以形成穩定的運動節奏,掌握身體運動的規律性(氣遍身軀不稍滯)。
(4)貫穿以至於相連:不僅要求各個環節要串連起來(節節貫穿),以達到綿軟流暢、輕靈圓活的狀態,還要把各個獨立的招式串連起來(勢勢相連)。要求一個動作發生在另一個動作的過程之中,使整個身體的運動猶如海浪運動一樣,滔滔不絕。
對整體運動技法的要求
(1)平穩寧靜、緩慢均勻:放鬆、緩慢是訓練內勁的基本條件,有了這樣的環境,才有可能探索與發現身體內部的運動節奏與潛藏的動力。楊式太極拳的內勁仍然具有平正的特點,它要求在松靜、平穩、勻緩之中,表現出沉重、空靈、完整的力量。從外型上看,人體在運動過程中的高度基本一致,沒有上下起伏,節奏穩定,移動幅度不大;但它講求細節,追求內勁的轉換,其內在的節奏變化強烈,轉換快速。
(2)勁如抽絲、柔中求剛:抽絲勁與松沉勁是習楊式太極拳追求的勁力,這並不是説楊式太極拳不講求身體的轉動。事實上,轉動是時時存在的,只是楊式太極拳中的轉動主要用於運化,平行的如抽絲般的吸引力才能更好地引帶與固定對方的身形,達到如彈丸飛出般的發放效果。抽絲勁的形成是意識與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練習時,要求身體沉穩、肢體柔軟、意念深長、動作連貫,使力量綿綿不絕。
(3)呼吸自然、“哼、哈”為用:習練楊式太極拳要求呼吸在自然和順的基礎上,與蓄勢、發力的動作相配合,做到蓄勢時吸氣,發力時呼氣。運用這種呼吸方法,練習者一般不會氣喘胸悶,還能很快地學會互相與動作、力量的配合。對抗時,常配以“哼、哈”兩種發聲,以增加發勁的威力。“哼、哈”是氣體急速入出口鼻時,發出的兩種共鳴聲。“哼”是吸氣聲,用於引誘對方落空,使其拔根;當氣吸足後,發出“哈”聲,快速呼氣,沉入小腹(丹田)。這樣做,既增加了身體的穩定性,又能夠增加肌肉爆發的力量和速度,獲得較大的攻擊效果。
(4)以心行氣、內外相合:這裏的氣,首先包含了呼吸之氣;其次,這就是人體內部的生理、生化的反應與變化。習練楊式太極拳要求以外在引導內在,以內在促進外在,獲得內外的一致性。用意識來控制身體、指導動作,讓意識、呼吸、動作、力量、生理與生化反應等高度統一,才有可能較快地進入太極拳的習練狀態,學到真正的太極功夫。
(5)上下相隨、方圓相生:在追求身心融合的同時,還要追求整勁。習練楊式太極拳要求手足之間互相引導,如一線貫穿,連成一個整體。在力量上,完成方勁與圓勁的統一。方勁是指進攻發勁的力量,圓勁是指防守運化的力量,方勁走到盡頭時,要逐步轉向圓勁。圓勁化到盡頭時,要逐步轉向方勁。方圓之勁相互為用,形成楊式太極拳剛柔相濟的發勁特點。
總結:上文主要向大家介紹的是楊式太極拳功架的練習方法,楊式太極拳的功架分為三種分別是低、中、高功架,它們在練習的時候各不相同,因此大家要仔細閲讀上文防止在練習的時候出現錯誤,小編希望大家能夠勤加練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