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育兒無小事。
對於絕大多數新手寶媽來説,事關寶寶的一切都是空白的,特別是寶寶的餵養工作,寶媽們更是一頭霧水,從母乳餵養到奶粉過度,再到輔食添加,每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讓寶寶掉進“發育陷阱”。
特別是在寶寶進入輔食階段後,寶媽們更是到了頻繁踩雷的“高發地段”,
輕則引發寶寶的腸胃不適,重則甚至會錯過寶寶大好的發育機會。
8月齡寶寶因吃錯輔食住院,兒科醫生無可奈何:傳統喂娃方式害娃不淺
鄰居曉玥這段時間沒少和婆婆吵架,吵架的根源就出在寶寶的輔食身上。
作為一名90後寶媽,曉玥覺得養育孩子就要看最新的育兒新觀念,不能再抱着傳統養娃的老黃曆不放了。為了能讓自家寶寶跟上科學養娃的大隊伍,
曉玥在產後6個月的時候就給孩子斷了奶,想要“無縫連接”到輔食階段。
可輔食添加説起來簡單,忙活起來卻並不容易。曉玥幾乎每天都要早早地從牀上爬起來,給自家的孩子精心地準備一天的輔食,
即使等到自己上班以後,也要囑咐婆婆很多次才能放心。
可在婆婆看來,兒媳婦純屬是“沒事找事”,老人家覺得孩子既然已經斷了奶粉了,
喝幾天米粉適應適應,就完全能吃大人飯了
,何必還要專門給孩子製作輔食呢?
用婆婆的話説就是,
自己把三個孩子拉扯大,也沒説吃大人飯把孩子吃壞了
。
於是婆婆每天等到兒媳走了以後,壓根就沒用按兒媳説的那樣準備輔食,今天熬點粥,明天就喂孩子吃點肉糜。
直到寶寶前段時間因為積食住院,婆婆才意識到自己的餵養方式出了岔子。兒科醫生囑咐婆婆説:
寶寶的餵養有規律,最起碼要避免三個“不當做法”,否則營養不足,孩子吃再多也白搭。
給娃添加輔食,要避免三個“不當做法”,否則吃再多也白搭
説起寶寶的輔食,兒科醫生總結道:寶寶餵養無小事,避免這三個“不當做法”,才能避免在餵養的過程中出現頻繁“踩雷”的情況。
【不當做法一】:米粉營養多,多吃發育好
在現在廣告商的推廣和一些機構的證明下,米粉已經躍升為寶媽心目中的最完美輔食,
這種含鐵、易吸收的食物,似乎一舉解決了千百年來寶寶輔食添加的“麻煩事”
。
事實上,米粉的價值固然高,可寶寶的輔食餵養並不能單單依靠米粉作為主要的食物。
特別是那些已經接近一歲寶寶,更要及時更換輔食內容,選擇營養素更為豐富的輔食。
最重要的是,寶寶吃輔食的過程不僅是為了獲取營養,更重要的是為了藉助輔食的刺激,幫助寶寶咀嚼能力的鍛鍊。
【不當做法二】:白粥營養易消化
在不少老一輩人看來,經過熬煮的白粥既有營養還易消化,沒有積食的風險,作為孩子的輔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可在營養學家看來,
白粥作為寶寶的輔食簡直是“百害而無一益”。
畢竟白粥中的主要成分是水和米,即使經過熬煮,白粥中的營養物也不過是以糖原為主,寶寶成長所必需的蛋白質、鐵、維生素等元素幾乎為零。
寶寶長時間以白粥為輔食,
不光極易產生飽腹感,還很難獲得成長所需的營養,吃得再飽也白搭。
【不當做法三】:骨頭湯或者湯泡飯更有營養
俗話説:吃啥補啥。
一些家長總喜歡給孩子吃一些骨頭湯或者是湯泡飯之類的食物,家長認為經過熬煮的骨頭湯凝聚了骨頭和肉的精華。
這其實是家長的認識誤區。早有研究證實,經過熬煮的骨頭湯中蛋白質的含量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豐富,相反,
骨頭湯中其實更多的是脂肪等物質,這些物質還有過量的鹽一起,構成了寶寶積食的巨大風險。
簡單來説,讓寶寶喝兩碗湯,遠不如讓寶寶吃一點肉糜的營養更豐富。
要想寶寶輔食吃得好,3歲前的這“三碰”一定要做到位
一碰:前期輔食要碰鐵
可等到寶寶6月齡的時候,媽媽的母乳中已經很難再分泌足夠讓寶寶吸收的鐵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育兒專家建議寶媽在寶寶6月齡的時候給寶寶更換輔食。
家長在前期可以為寶寶選擇一些富含鐵元素的米粉,讓寶寶獲得基礎的鐵元素補充,
在腸胃功能發育完全之後,再從其他輔食中獲得鐵元素。
二碰:中期輔食要碰奶
許多寶媽常常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
總覺得孩子既然已經到了輔食階段,那麼吃輔食就足夠寶寶的成長需要了。
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合理的,雖説寶寶已經到了輔食階段,可剛開始的輔食應該只是作為奶的補充,奶粉中的蛋白質和鈣元素是構成寶寶成長的關鍵,要想寶寶發育好,寶寶的奶在中期不可少。
三碰:後期輔食要碰固體
寶寶的輔食不能一直以米粉為主,適當地增加一些固體輔食,或者是選擇一些顆粒較大的食物作為寶寶的輔食,能有效地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刺激寶寶乳牙的萌發。
寫在最後
輔食只是寶寶成長遇到的第一個難關,相信寶媽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一定會帶着寶寶勇敢地闖過去。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