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相愛,在孩子眼中是怎樣的一種體驗?知乎上有這樣一些回答:
@小石頭:我老爸每天上班,從停車位把車開出來後,都會在出口停一下望望家裏的窗户,如果老媽起來了,就會在窗邊站着跟他揮揮手,老爸才離開。每天都有goodbye kiss。單身狗表示壓力很大。
@會飛的魚:結婚到現在,老媽的腳一直是老爸給擦的,天天給抹一遍腳霜。冬天晚上老媽上牀後,老爸會再擠一把熱毛巾拿到卧室給她擦個臉。
@呼啦圈:我爹每次吃鹹蛋都會把蛋白吃掉,準備好蛋黃放在餐桌上,我媽媽起牀後就能吃到喜歡的蛋黃了!
@青青草:某年情人節,我一向粗線條的爹竟然買了玫瑰花藏在衣服裏送給我媽(怕被人看見嘲笑),然而給我媽時候就剩下三枝玫瑰花杆了。
@天天:腎6p出來後,老爸一直想給老媽換,被老媽拒絕,老爸很委屈,説“我就是什麼都想給你最好的呀!”,老媽表示完全不care,手機好用就行,要那麼大作甚。
……
每個回答者看似只是平淡地描述事實,但擋不住字裏行間滿溢出的驕傲和甜蜜,在這樣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必然也是幸福的。
02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姑娘,雖然看起來嬌弱,但十分勇敢堅強,積極向上。
大學的時候,她熱衷於和同學們一起參加各種挑戰,如攀巖、蹦極、徒步遠行等,對未知充滿挑戰欲,對世界充滿了熱情。畢業後,即使遇到再大的難題,她總能以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從不畏懼,從不逃避。
她説她生活在一個很幸福的家庭,父母非常相愛,這讓她在情感上有強烈的安全感,也讓她對世界擁有更多的安全感,她知道無論發生什麼,爸爸媽媽永遠是她堅強的後盾。她還開玩笑説,她的爸媽忙着相愛,有時候根本“顧”不上她了。或許是因為這樣,她從小不會因為被過度關注和呵護而失去獨立。
雙親家庭,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首要條件是爸爸愛媽媽,夫妻關係一定高於親子關係。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説: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女性傾向穩重、温柔、服從、忍耐、易焦慮和自卑,而男性更加勇於冒險、富於智慧、大度、堅定和易暴躁。媽媽對孩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安全感;而爸爸是孩子力量的榜樣,並培養孩子各種重要的能力和價值觀。
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上肯定有所不同,但彼此相愛對孩子的教育卻有互補的作用。
03
如果我們去看家庭不那麼和諧的孩子,會發現有很多孩子都表現出對陌生環境的畏懼,以及面對困難時的脆弱。因為沒有愛做底色,沒有安全感做能量,他們的成長比一般家庭美滿的孩子要艱難得多。孩子內心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缺乏了任何一方,都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對孩子來説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讓孩子的心理備受煎熬。
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麼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懶惰、不負責!”
“你媽媽死愛錢,你以後別學她!”
“你媽媽真愛嘮叨,煩死她了!”
“你媽媽不顧家,你以後千萬不能像她一樣!”
……
這樣孩子長大後可能會出現這些行為:懶惰、不負責、愛錢、愛嘮叨、不顧家。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心裏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或媽媽的信息卻全是負面信息,他當然只能跟這些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為來滿足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
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鋭,你就是無意識中顯露的這些信息,孩子也能接收到。換句話説,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TA。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樣真聰明!”
“你和你爸爸一樣講義氣!”
“你和你爸爸一樣人緣很好!”
“你和你爸爸一樣很孝順!”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善良!”
“你跟你媽媽一樣很有愛心!”
……
不只是稱讚孩子,重點是稱讚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信息方向與爸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同時,又使夫妻關係更親密!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麼強烈地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
注:文中部分素材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