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以來,對於有孩子的家庭,「消毒」一直是家長關注的重點話題。父母注重孩子健康衞生是好事,但過度消毒傷害孩子的情況卻層出不窮。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前,因為過度消毒出事情況的就已經普遍存在了。比如:
重慶一個三歲的男孩,只要一上幼兒園就出現感冒、過敏等症狀,可一回家症狀就會緩解。原因是家長過度消毒,導致家裏微生物太少,孩子的免疫力下降,無法抵擋外界細菌的侵襲,就出現了一出家門就生病的情況。
深圳龍崗、南山的兩家幼兒園,流行病爆發後,為了加強消毒效果,用強力消毒粉兑水給孩子洗手,導致多名幼童雙手脱皮、紅腫,還出現咳嗽、鼻炎等症狀。
孩子嬌嫩,確實需要用心呵護,但消毒也要講科學。“過度消毒”和“無效消毒”很有可能會損害孩子的健康。
- 降低免疫力
一般孩子的疾病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剛出生時免疫力較低,衣物、餐具、傢俱……一切孩子會接觸到的東西都應該進行消毒。
其實,我們生活在與細菌共存的環境中。孩子在出生後只具備基礎免疫力,需要在成長過程中,通過不斷接觸環境當中的少量細菌病毒,刺激體內免疫細胞發揮作用,才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如果長期處於無菌環境,免疫細胞得不到刺激和鍛鍊,孩子的免疫體統就不完善,就容易出現一出門就生病的情況。
- 增加過敏機率
不少家長會疑惑,已經消毒到位了,為什麼孩子還容易患濕疹?習慣過度消毒的家長,經常用免洗消毒液清潔雙手後給孩子換尿布,手上殘留的消毒液沾到孩子的皮膚上,就容易引起發紅、紅疹、濕疹等情況。
有一項研究發現,頻繁洗手、洗澡等過度清潔行為,也會增加嬰幼兒過敏的機率,特別是增加患濕疹和哮喘的機率。這是因為頻繁清潔會破壞皮膚表層天然的油脂,使皮膚更敏感脆弱。
- 影響腸道健康
不少家長經常用消毒產品清潔孩子的玩具、餐具,可是現在的消毒產品刺激性強,效果強勁,如果清潔不徹底,孩子用手接觸後,就很容易吃進肚子裏。這會導致腸道內部分益生菌被殺死,打破菌羣平衡,導致孩子出現腹痛、腹瀉等腸道疾病。
日常消毒的正確方式常用的消毒方式分為物理消毒和化學消毒。物理消毒是利用非化學藥物的方式消除或殺滅病毒,如通風、高温蒸煮、紫外線照射等。化學消毒是用化學藥物殺滅病毒,如擦拭酒精,消毒劑噴灑、浸泡等。
目前,大部分地區處於疫情的低風險狀態,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應多采用物理消毒。日常消毒做到以下幾點就好:
書籍、牀品、衣物等可用日曬的方式,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線進行殺菌。除日曬外,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整潔乾燥也能減少空氣中的有害微生物。
減少使用清潔液,耐高温的餐具可用煮沸15分鐘的方式消毒,或用蒸汽蒸5分鐘。
孩子的玩具可用含75%的醫用酒精綿片擦拭表面進行消毒。孩子的衣物和玩偶,多使用日曬殺菌。
必要時,可選擇氧化劑不強的消毒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清水進行清洗。注意使用後一定要晾乾,靜置一段時間,等刺激性物質完全揮發後,才能與孩子接觸。
如果沒有排泄物、嘔吐物等污染物,日常居家環境用清水清潔即可。出現污染物,可用消毒劑浸濕的抹布或拖把進行擦拭。
使用消毒劑時最好選擇孩子不在家的時候,並使用低濃度消毒劑,因為高濃度含氯消毒劑會刺激嬰幼兒的呼吸道。
疫情風險期的消毒方式疫情流行期間,家長也無需過度緊張,減少孩子外出的頻率和時間,做好自身防護,科學消毒,就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比如:
家長日常外出戴好口罩,回家第一時間脱下外衣,及時清洗。無法及時清洗的外衣可在室外噴灑酒精消毒,然後掛在入户門口,結束後及時清潔雙手。
外出購物回來,不要讓孩子直接接觸外面帶回來的東西。及時在通風的地方,對物品表面噴灑含氯消毒液,或用酒精擦拭,靜置15-30分鐘後,用清水擦拭物品表面,丟棄外包裝。
傳染病或疫情流行期間,也不需要經常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居家環境消毒應採用多通風的方式。除此之外,空氣消毒機能起到吸附空氣中有害微生物,消毒殺菌的作用。
符合國家標準的空氣淨化器不能殺滅細菌,但也能起到吸附有害物質,過濾有害菌的作用。在通風不佳的房間或不適宜開窗的天氣可以使用。
如果家裏人接觸了疑似病患,或去過有疑似病患的區域,或頻繁出入醫院時,就可以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對家居環境及物品進行擦拭消毒,家裏應避免採用噴灑式消毒。
消毒時先讓孩子在一個房間迴避,等徹底通風換氣後,再讓孩子進入消毒環境。
消毒後,要規定孩子的活動範圍,避免孩子與存在風險的家屬直接接觸。
防疫和消毒會長期伴隨我們的生活,所以一定要掌握科學消毒的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正確、合適的消毒方法。達到做得少又對,但效果快又好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