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分享了練拳:定勢練習如樁功,衝氣為和妙無窮一文,其中提到定勢猶如樁功,是着重於自身勁氣量與質的修煉。在定勢練習有一定基礎之後,就要進入連勢練習。
關於連勢,吳圖南講:連勢者,進退抽添,勢勢相連;開合虛實,變化不斷,拳勢應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削趣自然,故為連勢。
一、動中的太極狀態
連勢不單單是外表上的連貫和動作上的開合,更主要的是要在連綿不斷的動作中始終保持着自身的太極狀態,從而做到動中有靜。在練習連勢時細細地體會太極勢的狀態,自會有收穫。
太極勢中“衝氣以為和”的混元狀態,自然而然相應地產生了勢中的中定與動作中氣的中正安舒。隨着氣的運轉,逐漸超越了動作的輕靈圓活,而達到了更深層次的輕靈圓活。古人形容其“節節貫穿”“如盤走珠”“隨曲就伸"。這種輕靈圓活可以説基於筋骨韌帶的變化,又高於筋骨韌帶的變化;初之於筋骨,終之於氣。二者相合,自令動作協調,應用時亦得心應手。
二、聽連勢中的韻律
在蓬鬆的基礎上,肢體及身軀,自骨至筋至皮,通過訓練會層層鬆開。人體就如同運輸的管道,其中包括氣血的流動、勁氣的進退抽添,虛實開合的摺疊轉換,如此也可感知“虛靈在中”的奇妙。此即吳圖南先生所説的“無一處不通暢”。
太極拳勁氣的運行,即如流水就勢而行,若有用意太過之處,即若水中有閘,斷其流而使其滯。此時宜虛其意,可遵《黃庭經》所云,尋求“體虛無為身自閒”的境界。這裏所説的“自閒",是勁氣順拳勢動作而自然流動。
太極拳的勁氣變化源於形體動作,又超於形體動作,隨着流暢的動作,意趣變換,氣若水雲,流動無間,而且在變化消息的瞬間去感悟其摺疊轉換。
此時此刻拳即為人運,而人又完全地融入於拳中,周身經絡暢通,氣由心走,隨機而動。恰如呂祖在《百字歌》中的一句話:“坐聽無弦曲,通明造化機。”
誠然,我們如能靜心體會太極拳中藴含着一種無聲的韻律,自可令人陶醉並融化於太極拳動作之中,並使自身的身體與心性全都得到不斷的修養。
三、動作的升降與起伏
升降是修煉者在打拳時,動作隨氣上下而起落的一種形式,是人體氣機變化的過程之一。由於《拳經》中有云“勿使有起伏”,故有人機械地取消了太極拳中動作的高低變化,打起一套拳來動作外形始終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即使是下勢、金雞獨立等姿勢也不例外。
然而,《拳經》中所述的“起伏”,其實是對在氣不穩定的狀態下,動作與氣機不協調的一種形容,而不是泛指動作的高低變化。氣以太極勢為基礎而結合動作的升降起落,升起則猶如萬壑之雲生,降落則猶如千仞之雲歸,自湧泉順勢而出入,從而保證了行功中太極勢的始終穩定。缺乏氣機穩定的可稱之為“起伏”。
起伏在行功中會使動作轉換不連貫,而出現凸、凹、斷、續,使動作缺乏穩定性、協調性。因此在太極拳練習的時候講究“根起根落”是非常重要的。
在連勢的練習中,首先要把練拳的速度慢下來,在緩慢的動作中體悟鬆柔氣感,尋求中正安舒、輕靈圓活。細細地品味意、勁、氣的虛實、抽添、開合、升降。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太極拳練架真詮》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