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子摸起來硬硬的,怎樣分辨是疾病還是正常情況?
新手媽媽小芸最近特別焦慮,她的寶寶不足三個月,這些天肚子一直鼓鼓的,硬硬的,每天只吃很少的奶,還愛哭鬧,晚上老是睡不安穩,有時候漲着臉縮着身子用力,好像很不舒服的樣子。
後來經過醫生檢查,診斷為消化不良。吃了一些助消化的藥,肚子變軟了,孩子食慾也好了。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寶寶肚子突然變得硬硬的情況,有些症狀較輕,只是普通的脹氣或者消化不良,做好家庭護理就可以;有的症狀比較嚴重,消化不良伴有腸胃炎或者其他胃腸疾病,就要及時就醫。
下面列舉的6種原因,可以幫助家長做出初步的判斷:
這種情況最常見。
寶寶吃奶的時候會吞嚥空氣進胃裏,特別是哭鬧後吃東西,更容易如此;或者寶寶喝了帶有氣體的飲料,腸胃無法快速消化,也會腹硬腹脹。
此時,如果寶寶吃奶、睡眠等活動一切照常,就不要擔心,如果寶寶一直不肯吃奶、哭鬧,甚至嘔吐,就應該去醫院就診。
還有一種情況是寶寶哺乳後,母乳或奶粉中的糖分在寶寶的肚子裏過度發酵,導致腹脹,這就需要控制寶寶的飲食量。
家庭護理中,可以用熱敷、按摩的方式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寶寶排氣。
熱敷時,注意不要燙傷孩子;按摩時,以寶寶的肚臍為中心,用手掌順時針按摩寶寶的肚子,注意力度要適中,這樣能有效緩解寶寶肚子脹氣的情況。
消化不良由於小寶寶胃腸道功能尚未發育健全,食物容易堆積在胃腸道里不能及時消化、吸收、排出,尤其是寶寶進食太快太多的時候。
寶寶消化不良,除了引起腹脹,還會出現打嗝、噁心的症狀,進食後尤其明顯。
預防消化不良,主要從飲食入手,儘量少食、多餐,孩子添加輔食後,選擇好消化的食物,引導孩子不能挑食,也不能暴飲暴食。
腸絞痛一般發生在3個月以下的健康嬰兒身上,典型的症狀是他們每天至少無緣由地哭鬧3個小時,每週至少3天,同時有腹硬、腿伸展、放屁的現象。而且,腸絞痛的寶寶在不哭鬧的時候,並沒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狀。
腸絞痛不需治療,也能自愈,大部分寶寶會在3~4個月後症狀逐漸消失。
便秘便秘的寶寶經常會肚子脹脹的,除了排便困難、排便時疼痛或者腹痛,還會出現嘔吐或吐奶增多,食慾減退,脾氣煩躁,睡眠不安穩等症狀。寶寶會説自己肛門周圍發癢、發脹或疼痛。
寶寶便秘按摩是首選的緩解方案,平時要注重預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排便習慣。如果便秘嚴重,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胃腸炎寶寶由於病毒、細菌感染或者餵養不合理,會患上胃腸炎,出現嘔吐、腹瀉、噁心、腹痛、腹脹、發熱等,肚子有時會發硬。
一般來説,寶寶出現胃腸炎,通過日常的飲食調整和積極補液等對症處理,大多在 7—14天就可以痊癒。
如果寶寶持續哭鬧,頻繁嘔吐,肚子硬硬的,還需要考慮其他腸道疾病等,譬如腸梗阻、腸套疊、闌尾炎等等。發現症狀要及時就診,針對治療。
腸梗阻:除肚子硬外,還有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或排氣等症狀,孩子的腹部脹氣拒絕觸碰。一旦孩子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如果確診為腸梗阻,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腸套疊:典型的腸套疊症狀就是陣發性腹痛和哭鬧,嚴重時,每 15~20 分鐘發作一次,疼痛緩解時,孩子會安靜下來,之後再次腹痛或哭鬧,如此反覆發作。
腹痛最初發作後不久還會嘔吐、腹部有臘腸樣的包塊、患兒可能有便血現象,少數兒童還會出現典型的像果醬一樣的帶血和黏液的糞便。
出現腸套疊症狀,要第一時間就醫診治。
闌尾炎:寶寶從肚臍周圍開始肚子疼,然後移動到右下腹部,且腹部緊張,伴有壓痛,難以忍受,這時需要立即去醫院做檢查,如果確診為闌尾炎,或者是闌尾炎穿孔導致的板狀腹,需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消化道畸形:如果寶寶長時間未排便,出現腹脹、肚子硬、頻繁嘔吐,還應考慮為先天性巨結腸、肛門閉鎖等消化道畸形,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