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

挫折會帶來的自我否定、自我價值感的缺失、自我定位的迷失。挫折令人對周圍的人與事物失去興趣,帶給壓力、焦慮、失眠。很多人在挫折面前,“認命沉淪”,得過且過,當然也有人邁不過那個坎兒,選擇放棄生命。因此,培養孩子正確面對挫折的能力,刻不容緩。很多青少年在面對挫折的時候都會表現出膽怯、不知所措、停滯不前,甚至自暴自棄的行為,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抗挫性”,幫助他能越來越積極地面對生命中的風雨?

心理學研究指出:當人們遇到挫折時,高達九成以上的人會選擇五種反應: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大多數人在遇到挫折時,很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總是將失敗的想法歸咎到負面的事物上,習慣對自己一味的責備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調整負面情緒。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説:“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於對待挫折的態度”。一個能笑看一切的人抗擊打能力必定會比一般的人強。具備很強的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是那些在困境中依舊能夠快樂前行的孩子,因此,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個性很重要,讓孩子能微笑着面對挫折。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

一. 父母要塑造好自身形象。

做事堅定、果敢,面對問題沉穩冷靜,遇事不慌,坦然面對,特別是母親,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呈現出軟弱,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態度影響孩子對挫折的看法。沒有人會一直成功,從不失敗。作為父母的遇到孩子經歷失敗的時候不要大驚小怪。如果你很緊張,會讓孩子覺得此事不得了。如果淡定,會給他帶來信心,給他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挫折沒那麼可怕!我們一些家長在孩子遇到一點點失敗的時候就對孩子又打又罵,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對比,這樣只會讓孩子對挫折感到羞恥,無法勇敢面對挫折。

二. 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同時也要兼顧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耐受力,度很重要。

既有鼓勵抗受挫折,還要善於保護其自信心。

三. 父母在孩子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悦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只有讓孩子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

四. 在孩子碰到困難時,要教育孩子採取不迴避的態度,鼓勵孩子面對現實,勇敢的向困難發起挑戰。

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樣的”、“瞧你做得真好”……都能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激勵他努力去克服困難,這就使父母中的“你行”也就變成了他們自己的“我行”!

五.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

比如你的兒子沒能被選上代表幼兒園參加聯歡會,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別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們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們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這樣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責任——有些時候導致失敗的確實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作為孩子,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態度常常是不穩定的,易受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在碰到困難和失敗時,他們往往會產生消極情緒,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失敗和挫折,這時,家長要及時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看一看下次怎樣做”。家長要有意識地將孩子的失敗作為教育的契機,引導孩子重新鼓起勇氣大膽自信地再次嘗試,同時,教育孩子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難和抗挫折的能力。

六. 逆向思維,讓孩子看到經挫折的好處。

遇到挫折的時候孩子會很自然地感到沮喪。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看到挫折帶來的好處。舉一個例子,孩子考試不及格,如果孩子覺得沮喪,失去信心,可以鼓勵孩子:考試是為了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考不及格説明我們學得還不夠紮實,正好可以補缺補漏,讓孩子看到失敗帶來的好處。

七. 幫助孩子轉挫折為成功。

如果能夠幫助孩子把失敗變成成功,那麼孩子會明白,挫折是可以戰勝的,努力是可以轉敗為勝的。如何幫助孩子把失敗這個爛牌打成好牌呢?舉個例子,孩子在短跑比賽中跑了最後一名。這算是一個挫折。幫孩子分析失敗的原因後,幫他戰勝這個挫折,如果他的原因在於平常練習太少,那麼陪他練習,鼓勵他再參加一次比賽,甩掉最後一名的包袱。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

八. 培養“鈍感力”,即延遲享樂的意識。

急功近利是不耐挫折的根本原因,老想着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很容易失去耐心,馬拉松也得一米一米的跑,橫渡海峽也得一米一米的遊,用堅強的意志贏取最後的勝利,培養“堅持就是勝利”的精神意志力。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

九. 帶孩子在惡劣天氣徒步等運動。

讓孩子體驗惡劣環境,長距離的行走,來緞練意志力,但要注意安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70 字。

轉載請註明: 培養孩子的“抗挫力”的9個法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