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無論在哪個國家,偷盜行為都是非常可恥的。

前段時間,在某論壇中看到一名家長求助:我發現我家孩子有偷拿東西的習慣,最開始也沒當回事,感覺就是小孩子調皮,可現在他已經12歲了,有時還是會往家裏拿些東西,甚至有時候還會偷拿我和孩子他媽的錢,最開始問他,他還不承認,可這家裏明明只有我們三個人,不是我不是他媽媽,不就剩他自己了嗎?小孩子有偷盜的習慣,我應該怎麼辦?

在大家的潛意識裏,小孩子都是單純無知的,他們沒有金錢概念,很可能也不會花錢,可有些小孩子,偏偏就有偷錢的習慣,而且不在少數。

記得之前一則新聞中就提到:一名只有13歲的小男孩,因為爸媽懷疑孩子有偷竊行為,媽媽非常生氣,於是便隨手拿起掃帚衝孩子打起來,兩口子實在無法接受孩子有偷盜行為,可這一打,孩子卻再也沒有醒來。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新聞中的信息總是讓人很悲傷,可孩子的某些行為,真的不是家長的袖手旁觀嗎?

一、孩子“偷東西”,到底是什麼心理?

首先,孩子們可能根本沒意識到,“偷東西”是不對的行為。孩子為什麼不知道?還不是因為家長沒有及時提醒。

在他們的意識中,家長沒有説過對錯的事,都是不重要的事,如果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不及時告訴他“偷拿東西”是不對的行為,他們會一直堅持,而且不會感覺有什麼問題,因為孩子可能只是想得到“它”,但並不知道“拿走它”到底對不對。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二、孩子為什麼會有“偷東西”的行為?

小孩子有偷竊行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有對物權意識的缺乏。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都認為,偷東西只是為了得到某件物品,然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物慾。

但數據顯示,2到3歲的孩子並不知道一件物品是否屬於自己,他們無法區分自己喜歡的東西直接拿走,是不是“不妥行為”,所以,有些孩子“偷東西”,只是無意識行為。

當然,也有些太勤儉的家長,從小就控制孩子們的物慾,這些做法都容易刺激孩子產生偷竊行為,以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三、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

1、問清楚原因

雖然家長髮現孩子有偷竊行為很生氣,但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然後問問孩子具體什麼原因,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要隨意打罵,尤其是在大庭廣眾之下。

2、以身作則

家長不貪圖小便宜,也是給孩子做榜樣,勤儉節約是美德,但如果家長有拿別人東西的習慣,對孩子也是不好的影響。所以想控制孩子的偷竊行為,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3、適當給點零花錢

當孩子長到一定年齡的時候,他們會對某些物質產生興趣,如果十分渴望,家長要及時給孩子一部分零花錢,讓他們自由支配,這樣也能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對孩子的成長很多好處。當然,給零花錢一定要適當,千萬不要大手筆,這樣不僅不能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還會讓孩子養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以後麻煩也會越來越多。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總之,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家長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不要亂打一氣,也不要不管不顧,這些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9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我沒有偷錢”,媽媽的動作,卻讓孩子再也沒有醒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