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圈內一直認可自閉症是天生的這個説法,也就是説,從一生下來,是自閉症的孩子,慢慢就會顯現出症狀了。
為什麼説慢慢才會顯現出來,而不是一開始就可以看出來?因為譜系兒童在幼兒時期,發育特點表現與嬰幼兒不好區分。
比如,你不能確定他們不回應你是因為太小的緣故還是自閉症導致。
還有,自閉症孩子有語言問題,而嬰幼兒這時候也不會説話,所以也很難區分是不到時候還是已經深受譜系障礙所致。
過了兩歲以後,甚至有的地方三歲多才敢被確診,而現在十分專業的醫生可以在孩子10個月左右,一歲多的時候就能診斷。
按套路出牌的孩子,我們都能及時應對,如果不按套路,那就容易出現耽誤孩子的情況。
比如,有一類孩子屬於“倒退型”,也就説之前跟正常孩子無異,但是在三歲以後四歲多慢慢變得不愛説話,不回應家長,有些自閉症症狀就開始凸顯了。
説到這裏,我們接第一段話的疑問,自閉症既然是天生的,為什麼會在之前都好好的,到了四歲左右才出現症狀的問題呢?
按照這個思路,如果兩三歲之前的表現如正常孩子一樣,那就説明孩子曾經具備正常孩子擁有的所有能力,就算以後查出患了自閉症也應該可以恢復至正常吧?!
可答案並不樂觀,“倒退型”的孩子的核心障礙也是一輩子難以根除的,和之前就表現異常患兒是一樣的情況。
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只能把問題再次回到對這部分孩子一開始的認知以及其他能力的認定上來的,到底三四歲之前是不是真的和正常孩子沒有一絲區別?
還是區別不大,我們沒看出來,所以認為他們是正常的。
倒退型案例分析
①
在我一直為自己的粗心大意開脱的頭一年裏,一直用倒退型來解釋兒子直到4歲多才確診的原因。
後期冷靜下來的時候,一點點回憶過去,才發覺兒子其實老早就有一些“特殊表現”,只是我們家裏人都不肯面對和承認罷了。
比如: 他長期重複只看一部動畫片,雖然有些語言也符合語境,但,仔細想想都是動畫裏的台詞,當時家裏人覺得孩子運用的還挺好,甚至為此而感到高興。
事實上,生活中他們確診的時候語言也稀少,很多時候幾乎不動用語言這個技能,而是自己去完成某些事情,家人還認為孩子勤快,不愛支使人。
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喊他名字喊十幾遍,不回頭,不理會,沒任何反應,但當走過去拉他一把示意他幹嘛的時候,他也能完成的很好。
家長當時覺得孩子皮,因為他能把指令執行的很好,就把不回應這件事給遮掩過去了。
我帶他姐姐出門不帶他,兒子從不爭寵,無所謂似的,這一點也被當做優點來看了,其實孩子是情感上淡漠,不過分依賴家長。
而兩三歲的孩子哪有這麼聽話,這麼乖的,“爭”才是正常的啊,當時如果稍稍有點這方面知識也不至於僅僅把他當做是“聽話”,而絲毫不懷疑孩子有問題。
如今總結出來寫在字面上我們會覺得這不是挺明顯的嗎,為什麼當時看不出孩子異常呢?
這是因為兒子也有好多地方很正常,活潑可愛,知道幫我搭把手幹些小零活,精細動作基本都沒問題,很小就學會了自己吃飯,智商也沒覺得落後,綜合起來就矇蔽了家長的判斷力。
直到兒子去了幼兒園半年多之後,老師看出問題來了,這樣的孩子不出去比較可能家長看不出什麼,一旦放到小朋友多的地方,許多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比如幼兒園老師反映:
- 不跟小朋友玩
- 自己想幹嘛就幹嘛沒有課堂紀律的概念
- 沒有安全感,總是追隨着老師
- 只認自己那把椅子,換了位置和椅子有情緒問題,感到不安
- 反覆把喝水缸子上的名字撕掉,不能接受上面有東西
這些在家裏家長看不到的表現,在學校卻如此的凸顯和“與眾不同”,所以,老師會比家長更加能感覺到孩子的問題。
通過這件事,家長也可以長個心眼,如果覺得自己孩子哪裏有些不對,可以多帶出去跟小朋友玩玩看,一旦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康復。
②
羣裏有的家長聊起孩子時也多次説:小時候好好的啊。
她家孩子從小會背許多唐詩,認不少字,也可以大段的重複家長講過的故事。
這樣的孩子有誰會認為他有自閉症?
這位媽媽説孩子之前會的技能,後來慢慢居然不會了,比如:語言交流和背誦能力。
因為不是一下子失去的,而是一點點消失的,所以家長也沒有及時覺察,就算察覺也以為是孩子不愛説話,沒往有問題上想。
其實當後來仔細回憶,才發覺他們身上還是存在着點點滴滴的“與眾不同”,比如:
- 不合羣,不愛跟小朋友玩
- 有不嚴重的重複刻板行為
- 滔滔不絕的討論一個問題,就算得到答案也繼續問
- 很難接受不規則不整齊的事物
他們那些小時候好好的行為表現,也只是侷限於小活動範圍裏,因為小,家長也沒多少要求,加上發育範圍內有些問題沒凸顯出來,所以就導致家人覺得孩子本來好好的,是後來出了問題。
這兩類在家表現無明顯“異常”,甚至還超常的,一旦比較才能發現有諸多問題的自閉症孩子,家長就沒往“壞的一方面想”,原因有三:
《一》因為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哪裏都好,心理上傾向於不承認,就算看見孩子有點不對勁,也是各種理由矇蔽自己。
《二》有些異常伴隨着正常,而且正常的地方表現出的智力甚至高出同齡孩子,所以通常家長傾向於用正常的表現來稀釋不正常的表現,就有了“不可能有問題”的判斷。
《三》幼兒時期所表現的技能有限,孩子沒有展現出來的部分技能,會被家長認為是發育慢一些,長大就好了,加上眼神和活潑程度都很好,也導致家長大意,不相信孩子異於正常。
還有一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段才停止正常發育表現,也就是説兩三歲的時候確實與其他孩子無異,可是到了將近四歲左右,有些應該跟着年齡增長的技能沒增長,語言能力也一直停頓在之前。
而孩子由於受無法提升的技能的限制,加上內心想表達的越來越多,思想也越來越豐富,而語言卻跟不上了,就越發的懶得説話,而是習慣於用肢體去表達要求以及想法。
可是家長也不自覺的習慣了孩子的這種表現方式,慢慢融入其中,等到覺得問題大了的時候,去看醫生或者看到某些文字知識,才知道這是自閉症的表現。
養孩子是一個責任重大的事情,無論成長過程中孩子有什麼樣的表現,家長多一事好過少一事,凡事多詢問多觀察,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不要等等看,只要下意識感覺不對勁的地方最好還是早早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