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對一歲到兩歲半孩子的管教!

有句話叫“三歲看老”,很多行為習慣以及性格的養成都能在三歲的時候體現出來。所以三歲之前的教育是非常的重要的,在他們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有目的的去管教孩子了。可能有些人覺得一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懂,怎麼去管教?其實不然,一歲之後的孩子們已經可以學會做很多事情了,而這些事情裏面很多都是讓人非常的無奈的。

圖片

經過仔細觀察,家長會發現孩子基本上都是在第一年前比較好照顧的。父母通常很少拒絕他們給他們的東西。護理和睡眠是更容易接受父母安排的事情。但一歲以後,孩子們似乎開始和父母打架了,他們也很高興。其實,因為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小想法,他們自然會想嘗試去做,所以如果大人想讓孩子改變,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在聽自己的話。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發展。此時家長需要注意教育。他們現在不能用教育孩子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因為他們根本不懂這些。不管你告訴他們什麼,他們都會繼續演奏和唱相反的歌。

圖片

這個時期的幼兒並不覺得自己這樣的行為是跟父母唱反調,他們只是覺得自己想要這麼做而已。家長不要總是想要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讓他們必須怎麼樣去做,應該想一些比較適合幼兒的法子,將他們的生活重新安排的有序就可以了。有時候出現了一些比較特殊的事情時,家長需要及時處理好,讓他們時常想要根據家長期望的那樣去做一些事情。

圖片

他們還太小了,根本不知道那些東西是安全的,哪些是不安全的,所以家長需要在他們可以觸及的範圍清理一下具有安全隱患的東西。最好是放到比較高的地方去,或者是直接收起來鎖住最好。特別是一些剪子和水果刀之類的,用完之後一定要收好,孩子的興趣可是非常的廣的,什麼都想要去拿起來玩玩。平時在家裏可以多跟孩子説一説哪些東西不能碰,即使他們現在還不懂,但是説的次數多了,他們能夠從家長的語氣和神情裏面去判斷的。

圖片

這個時候的孩子還不會用語言來跟家長交流,所以當他們覺得肚子餓了,或者是感覺口渴了,就會開始發脾氣的,因為家長以前就是根據他的哭聲,來判斷是什麼需求。但是一歲之後儘量不要再讓孩子用這個方法了,時常發脾氣會影響到他後來的性格養成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需要知道孩子每天的生活有什麼樣的規律,比如多久會感覺到餓,什麼時候會想要大小便之類的,知道他們的生活的習慣之後,在他們開始產生不好的情緒之前就疏導一下,可以提前問是否是餓了或者是想睡覺了,及早將亂髮脾氣的習慣給消滅了,孩子的性格會更好。

圖片

有時候他們已經開始鬧情緒的時候,也沒關係,可以用他喜歡的東西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的,這個時候的孩子,注意力的轉移可以説是非常的快的。比如他不願意洗澡的話,可以給他準備一些洗澡的小玩具放到水裏面,或者先不要強行要孩子去做這件事,先帶着他們轉一轉等他們的情緒平復一點之後,再去做這件事。

圖片

孩子有時候想要做的事情是比較無理的,家長如果不同意他們去做,有些孩子可能會用哭鬧或者在地上打滾的方式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家長最好還是不要縱容,不能因為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就答應他們任何的要求,這會讓孩子形成一個習慣,下次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還會使用這個方式來讓家長對他妥協。最好的方法是,家長儘量對他冷處理一下,如果是在外面,最好是帶着孩子去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自己慢慢的安靜下來。他知道這樣的方式是不起作用的,下次就不會再有這樣的行為了。

圖片

孩子會説話之後交流起來也方便很多了,家長要注意跟孩子説話的方式,不要跟孩子來硬的。他們不想睡覺的時候,可以説“你想在小牀睡,還是跟媽媽在大牀睡”。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大人的情緒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長覺得累了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對於孩子可能會沒有耐心,也非常容易對着孩子發脾氣。

圖片

所以想要把幼兒管教好,自己的情緒也需要時常關注,不好的情緒要及時疏導出去,累了就休息,放鬆一下自己。

聲明:本文是“派”作品,部分圖片轉自網絡,歡迎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6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對一歲到兩歲半孩子的管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