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接受全身麻醉、區域麻醉或監測麻醉的患者一般都要在出院或轉入病房之前在PACU中接受監測。大多數PACU中的醫療監護都是由麻醉科負責,下面總結一下在PACU工作期間,麻醉醫生與麻醉護士需要做的工作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評估、監測和管理
初步評估和管理 — 患者轉入PACU時需評估氣道通暢性、呼吸頻率、外周血氧飽和度(SpO2)、心率、血壓、心電圖、精神狀態和體温,以及有無疼痛、噁心和嘔吐。還需通過體格檢查評估神經肌肉功能;仍未拔管且術中接受過神經肌肉阻斷劑(neuromuscular blocking agent, NMBA)的患者可使用外周神經刺激器。患者轉入PACU後儘快計算液體出入量,以評估術後水合狀態,如計算補液量、尿量、出血和傷口流液。
接受鎮靜或全身麻醉的患者需吸氧,以避免或治療PACU中的低氧血癥。標準管理還包括評估並及時治療術後疼痛、噁心嘔吐以及體温異常。某些手術後,外科團隊可能需要安排特定的傷口或敷料管理,例如使用冰袋和持續膀胱沖洗。
椎管內阻滯後的評估 — 在接受椎管內阻滯的患者中,除了標準評估還需記錄鎮痛程度及運動和感覺功能逐漸恢復的過程。
懷疑椎管內麻醉併發症時,可能需行緊急評估和治療,尤其是懷疑硬脊膜外血腫(spinal-epidural hematoma, SEH)的患者。其他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一過性神經症狀、硬膜穿刺後頭痛、背痛和尿瀦留;相關內容詳見其他專題
監測 — 完成初步評估及穩定之後,繼續監測呼吸頻率、SpO2、心率和心電圖,同時頻繁複查氣道通暢性、血壓、精神狀態、神經肌肉功能和體温。尚無關於PACU中生命徵監測頻率的循證指南。生命徵的監測頻率通常為每5分鐘1次,持續15分鐘,然後在第Ⅰ階段結束前每15分鐘1次。心率和血壓相比基線值的變化一般應大約在20%以內,而呼吸頻率和SpO2應儘量接近基線。
併發症發生率
一項回顧性研究通過18,473例患者發現,PACU中最常見的問題是術後噁心嘔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9.8%);其他併發症累及上氣道(6.9%)或心血管系統,例如低血壓(2.7%)、心律失常(1.4%)、高血壓(1.1%)和嚴重心臟事件(0.6%)。2002年的一篇系統評價通過419項來自AIMS研究(Australian Incident Monitoring Study)的事故報告顯示,44%的併發症為上氣道或呼吸系統併發症,24%為心血管問題。一項分析納入了2010-2014年間43起已經結案的麻醉醫生PACU醫療事故索賠,其發現37%的索賠涉及患者死亡。其他併發症主要為呼吸系統損傷(33%)、氣道損傷(12%)和神經損傷(16%)。
術後噁心伴嘔吐PONV是手術剛結束時最常治療的問題。無論患者離開PACU後是出院回家還是轉入住院病房,都必須先控制好PONV。
呼吸系統併發症PACU中的支氣管痙攣和/或全身性過敏反應管理方法與手術室相同
PACU患者發生呼吸功能不全的其他原因包括上氣道梗阻、下氣道或肺部併發症,或者意識水平下降或神經肌肉無力引起的通氣不足。
心血管併發症PACU中的心血管併發症包括低血壓、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失代償性心力衰竭。
神經精神併發症
術中知曉 — 全身麻醉後術中知曉是指術中有意識且術後能回憶起術中的事件。應在PACU中和/或術後首日詢問患者是否發生術中知曉。懷疑術中知曉時應進一步評估,並安排心理支持。
延遲甦醒和甦醒期譫妄 — 全身麻醉後未能及時完全清醒可能表現為延遲甦醒或甦醒期譫妄。這些情況通常為一過性,可在30-60分鐘內逐漸消退。在極少數病例中,病因是需要緊急干預的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疾病。
低體温或過熱術後體温紊亂很常見,因此在患者轉入PACU後的初步評估中還應測定體温。低體温和過熱都會在手術剛結束時產生不利影響,且會引起寒戰和/或熱不適。
排尿障礙術後尿瀦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POUR)是麻醉後的常見問題。其發生率差異較大,為5%-70%不等。未合併泌尿系統病變時,術後排尿障礙通常為一過性,但也可某些患者中持續存在。
轉出麻醉後甦醒室
標準轉出條件 — 轉出標準旨在確定患者已準備好安全地離開PACU。目前已有針對PACU第Ⅰ和第Ⅱ階段恢復的多種評分系統。例如麻醉後離院評分系統(Postanesthetic Discharge Scoring System, PADSS),其依據包括生命徵、活動水平、噁心嘔吐、疼痛、手術部位失血以及液體出入量,出院回家的標準中通常為PADSS評分≥9。常用的改良PADSS系統見附表。還有包含活動、呼吸、循環、意識和氧飽和度這5項內容的Aldrete評分。改良Aldrete系統中包含另外5項內容,在患者出院回家前的第Ⅱ階段恢復期間特別有用,即手術敷料、疼痛、離牀活動、進食情況和尿量。
部分住院患者可能還需注意其他事項。筆者要求患者在轉入住院病房前滿足下列條件:
●氣道通暢
●呼吸功能充分而穩定
●生命徵穩定,相比基線的變化不超過20%
●灌注充足
●反應性適當或處於基線水平
●有反應的患者對人、時間和地點的定向力適當或處於基線水平
●體温≥36°C且舒適度尚可,無低體温和寒戰症狀
●患者、護士和麻醉醫生認為鎮痛效果充分
●靜脈內血管通路通暢
●無膀胱膨脹
●可排尿時尿量適當
●各種導管完好且通暢
●無意料之外的大量出血或傷口流液
●手術部位的敷料完好
接受椎管內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能夠扭動腳趾或抬起臀部,符合依據基線狀態做出的預期
●牀頭抬高30度時血壓穩定
●完成了當前持續硬膜外輸注或患者自控硬膜外麻醉(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PCEA)處方
作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張靜
【温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裏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