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怎樣應對極端高温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8月30日報道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近日報道,在沙特的內夫得沙漠中心地帶,薩拉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體力和情緒。這位35歲的公務員在回國一週後説:“天氣熱到那個程度的時候,任何體力勞動都會變得困難得多。身體一直在努力適應,需要消耗極大的能量。我們就沒有精力對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行為保持更寬容的態度。人會變得非常暴躁。”莎拉參加了與探險科研人員克里斯蒂安·克洛一起體驗三種極端氣候(圭亞那熱帶雨林、芬蘭的拉普蘭北部和沙特的沙漠)的19人團隊,每種氣候體驗40天。

克洛解釋説:“這些人都是新手,往常生活在温帶環境裏,我們讓他們置身於未來極有可能出現的氣候中,特別是濕熱和乾熱。我們用當今最先進的科學工具研究羣體的生理狀況、認知和社交組織,以瞭解適應機制。我們是第一個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此類綜合研究的團隊,這類研究對於深入瞭解極端氣候條件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至關重要。”

“外界温度升高時,體温調節機制需要我們的身體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沙漠中的最初幾天,我們體驗得非常清楚:通過吞下小膠囊測量,我們的體温在活動時可能超過40攝氏度,靜息時則持續保持在37攝氏度,我們的心率和血流都在加速,由此產生疲勞。”

為了防止體温超過42攝氏度(將導致死亡),人類有兩種機制:血管擴張和蒸騰。血管擴張讓更多的血液流向皮膚以散熱,因為皮膚比體內温度低。但當外界温度超過體表温度時,這種機制就會失效。蒸騰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出汗和汗液蒸發。

空氣越潮濕,汗液就越難蒸發。薩拉説:“在圭亞那的時候,我感覺像是被扔進了一個巨大的微波爐!我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最難的是不舒服,身體沒有一刻是乾燥的。”

“濕球温度”超過35攝氏度時,汗水無法再蒸發,人只能再活幾個小時。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地球上的某些地區會變得讓人無法生存。克洛警告説,非常乾燥的高温也將“對我們的社會構成巨大挑戰”。他説:“濕度降到20%以下時,人體和環境都會缺水。此外,氣温超過45攝氏度時,幾乎不可能展開任何活動。在沙漠裏,我們不得不在上午9點半就停止行走,最多不超過10點,在下午5點之前做不了任何事情。”

環境流行病學家、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雷米·斯拉馬指出:“公共衞生研究表明,温度會增加所有年齡段人羣的死亡風險。”氣温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呈U形曲線,一旦我們偏離最佳温度,死亡率就會上升,在法國這樣的國家,最佳氣温在20到22攝氏度之間。

我們需要大約兩週的時間來適應高温。在法國蒙彼利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二年級學生若納唐·魯比奧稱:“最危險的是經歷第一波熱浪的時候,因為人體還沒有適應。”因此,必須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並在這一過渡時期保持謹慎,調整活動(尤其是體育運動)。這是第一個防護策略。

過渡結束時,人體會出現以下調整:靜息狀態下的內部體温略有下降,汗液分泌增多,(產生汗液的)血漿增加,汗腺對鈉的重吸收能力提升。這些適應通常會在幾周後消失。

這種適應是有代價的。生物醫療專家亞歷山德拉強調:“出汗和血管擴張都會增加心臟的負荷。這對我們的心血管系統是一種真正的壓力。”高温也不利於人體恢復,尤其是在夜間,因為此時我們的體温較低(約36攝氏度)。運動生理學專家吉勒·魯塞指出:“這可能導致包括免疫系統在內的重要生理功能恢復較慢、認知功能和健康狀況下降,以及出現慢性疲勞。”

克洛在他的實驗性考察中觀察到了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他指出:“對抗高温和接受高温的人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後者適應得更快,也會更快發現他們必須採取的行動。”

第二個防護策略是增強耐力。亞歷山德拉説:“定期進行有氧訓練是耐熱的決定因素之一。”因為有氧運動會提升體温、引發出汗並訓練心血管系統,與在高温下發生的情況非常相似。

一般來説,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健康非常有害,也不利於我們適應高温。魯塞強調,因為“久坐不動導致我們的身體完全不習慣應激。但應激如果時不時出現就是有益的,因為可以讓我們產生下一次應激所需的生理適應”。

保持充足的水分也很重要。魯比奧説:“建議每日攝水量為每公斤體重33毫升,即每50公斤體重約需1.5升水。但高温天氣就需要更多的水。”魯塞明確指出:“最好喝常温水,而不是冷飲,否則會‘擾亂’感知熱的閾值。”

最後一點,氣候變化要求我們必須實現一些社會變革。魯塞認為:“我們別無選擇,只能調整夏天的生活方式。也許不得不把活動集中在清晨和晚間,在中間的白天時段長時間不活動,就像探險家們在內夫得沙漠那樣。”薩拉説:“這是使熱應激可控的最佳解決方案。”

​人體怎樣應對極端高温

在美國紐約的一處公園內,一名女子帶着孩子在噴泉處玩耍。(法新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84 字。

轉載請註明: ​人體怎樣應對極端高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