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165

在《“下班後一句話都不想説”:你的情緒勞動負荷有多高?》中,精讀君提到“情緒勞動”:空姐要付出“熱情”,護士要付出“關心”,醫生要付出“冷靜”,客服要付出“耐心”......

相對而言,情緒勞動不如體力勞動那樣容易識別,容易導致情緒勞動負荷過大,下班後彷彿身心被掏空,不想説一句話。

不過,比情緒勞動更難識別的是,一個人的心智模式。原因在於,心智模式潛藏在行為和思維背後,卻每時每刻都在影響我們的觀察、思考和行動。

每個人具有不同心智模式,導致同一件事,不同人產生判斷,甚至導致截然相反行動。

什麼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中錯漏如何識別?心理免疫X光片要怎樣用?關於這些問題,讀友們可以參考精讀君通識詞典詞條《217:心智模式》。全文附後,期待你能讀有所得。

精讀君


《217:心智模式》

前置思考

請閲讀以下關於蜘蛛攀爬的一段材料,並思考:這給你什麼啓發?

雨後,有一隻小蜘蛛,艱難向牆上支離破碎的網爬去。由於牆壁潮濕,它爬到一定高度就會掉下來,但它還是一次又一次向上爬,儘管一次又一次掉下來…...

第一個人看到後,自言自語道:“我的一生不正如這隻蜘蛛嗎?終日忙碌卻無所得。”於是,他唉聲嘆氣、日漸消沉,什麼都不想去嘗試。

第二個人看到後,若有所思説:“這隻蜘蛛真是愚蠢,為什麼不從旁邊乾燥地方繞過去?”於是,他變得聰明起來,遇事不鑽牛角尖。

第三個人看到後,內心觸動想:“是什麼讓這隻蜘蛛堅持往上爬?我為什麼做不到屢敗屢戰呢?”於是,他變得堅強起來,直面自己恐懼。

為什麼三個人在觀察同一件事後,看法不一致,心理反應不一致,採取決策不一致,最後行動也不一致?

“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Q1:什麼是心智模式?

A:

1、心智模式(Mindset),指的是:

關於世界如何運作較為穩定、模式化認知

例如,前置思考中提到的3個人,就具有不同心智模式,不獨看蜘蛛攀爬這個情境,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其它情境,3個人各自心智模式都較為穩定,具有一定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預測。

2、避免熟而不知

如果把人類比成一個複雜機器,心智模式可以説是這部機器底層操作系統,顯著影響機器輸出結果,也就是外在行為。

正如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所説:“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擾,而是被關於它們的意見所困擾。”意思是,事物影響我們,並不取決於事件本身,主要取決我們如何想它。

在思考和看待事物過程中,心智模式在相當程度上決定我們如何想、如何看,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問題在於,雖然我們每天都在運用心智模式,但對於自身心智模式運轉卻未必敏感,不少人是熟而不知。例如,後悔出現某種行為時,甚至不知道自己當時是什麼想法、為什麼會有這個行為。

今天的詞條,精讀君簡介心智模式,供讀友們參考,提高元認知能力。

“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Q2:怎樣理解心智模式?

A:

1、理解價值

每遇到一件事,每個人都有一些想法,表面看起來散亂無章,但如果運用歷史觀彙總考察這些想法,不難發現,這些想法存在一定模式規律。

例如,有些人想得更樂觀,有些人想得更悲觀;有些人習慣從外部找原因,有些人習慣從自身找原因;有些人傾向想問題是什麼,有些人傾向想辦法是什麼。

這些模式化想法,包括思維習慣、思維定勢、默認假設、隱藏信念等,就統稱為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根深蒂固於心中,影響我們如何瞭解這個世界以及如何採取行動。

從本質上看,心智模式是一種“模型”,是人們在大腦中構建起來的,用來認知外部現實世界。它會影響人們的觀察、思考以及行動,至少具有3種作用。

認知框架

心智模式為人們提供觀察世界認知框架,如同一個過濾器,會影響一個人看到什麼,忽略什麼。

不同心智模式的人,觀察同一事物時,往往會有不同感受,得出迥然不同結論。例如,前置思考中三個人,面對同一事件,看法不盡相同,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思想路線

認知心理學家瓦瑞拉認為,人的認識並不是一個簡單被動反映客觀事實過程,而是我們經驗世界創造的主動過程。

基於外部世界所獲取信息,我們通過解讀,進行假設、想象,並按照特定規則或者邏輯推理,做出判斷和決策。例如,一個人晚上獨自走在空曠街道上,腦海中會浮現出不少畫面,包括潛在危險等,不由自主加快腳步。

行動導向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指出,心智模式不僅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而且決定我們如何採取行動。原因在於,人們在成長和發展心智模式過程中,會總結規律、發現模式,形成價值觀和世界觀等,這會影響人們判斷和行為。

例如,XY理論包括X理論和Y理論,相信X理論管理者,會傾向於認為員工天性懶惰,優先考慮個人利益而不顧公司利益,從而採取嚴格管控措施;相信Y理論管理者,會傾向於認為員工積極、能自我約束和激勵,從而優先考慮授權等管理措施。

諸如此類,心智模式顯著影響人們觀察、思考和行動,不可不察。

2、識別模式

心智模式根深蒂固於心中,我們時刻在運用,不會像對待別人看法那樣慎重,容易不加質疑地遵循。如此一來,即便自身心智模式存在錯漏,也不容易察覺。

想要識別自身心智模式,我們要注意覆盤,考察心智模式如何運作,想法如何產生,又是如何驅動行為。

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一書中提到一個案例:某天早上,你正走在去公司路上,看見同事老趙從對面走來。於是你笑着衝他點頭示意。可是卻發現他一點回應都沒有,就這麼筆直地從你身邊走過。

你心想,我這麼一個大活人不會看不見吧,難到是故意的?神氣什麼。不就是在單位裏資格老一些嘛。你不理我,我還不理你呢。

於是,從第二天開始,每次遇見他,你都不再打招呼。誰知道,其實那天,他正因為家裏小孩生病要去看,根本沒發現自己無意中就和你有了矛盾。

要想考察自身心智模式,我們就要注意考察整個推理邏輯:先是選擇可見數據,再加入個人內涵,然後得出結論並作出推論,最後形成成見和假設。

回顧整個來龍去脈後,我們需要運用批判性思維進行論證,看看其中是否存在推理謬誤,並評估可能性空間中除自己假設那種可能性外,還存在哪些可能性,自己所下結論成立概率有多大,是否需要進一步獲取證據驗證,以證實或者證偽自己判斷。

例如,上述案例中,正所謂“孤證不立”,僅一次未回應就下結論對方故意為之,失之草率,還需要獲得更多直接或者間接證據,才能下結論。

除反思論證自身心智運作過程外,我們還需要想方設法量化反饋,以克服自身偏見、盲點和錯覺。

比如説,我們覆盤時,同時記錄下現實中所説的話以及自己內心想法,通過比較,洞察自身心智運作,診斷心智模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例如,一個人內心覺得今天上課效果不太好,想向同事探詢感受、收集反饋,但又希望自己聽到的不都是批評,就去問同事“你們聽我的課後,有什麼想法?”

同事可能回答説“還可以吧,你自己覺得怎麼樣?”自己可能回答“我的教學過程很多是按照某老師想法來設計,應該是不錯的,可能是我對這個班級學生不熟悉,所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但內心真正想法是“我總不能説自己很差吧,反正我是按照某老師思路來備課,難道他們會有更好點子嗎?”

同事接着説“或許吧,但希望你再鑽研教材,把這堂課上好。”聽到這句話,自己內心想法是“他們為什麼不給我點建設性意見,難道是不想讓我把課上得更好嗎?”

比較現實話語和內心想法,是一個有趣過程,可以讓我們獲取更多信息,從而加強自我認知。上述案例,兩者之間異同,讀友們可以細加體會。

諸如此類,精讀君要提醒的是,想法如流水一般,由於工作記憶有限,容易迅速遺忘,如果沒有通過記錄、覆盤、反思,暴露心智運作過程,我們就很難識別心智模式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先識別,才能管理。如果識別不清自身心智模式,改善也就無從談起。

“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3、改善模式

改善心智模式有很多方法,例如覆盤反思、換位思考、深度匯談等,但最為關鍵的還是識別心智模式中那些深深隱藏的錯誤信念。這同樣也有方法可循。

比如説,心理免疫X光片

所謂心理免疫X光片,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伯特·凱根發明的思考工具,指的是,自我提問以下4個問題: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違反目標的行為有哪些?反行為潛在好處是什麼?內心隱藏的假設是什麼?

來看一個案例。比如説,有一位職場新人,有想法,希望在會議上表達,但卻不好意思説出來;好不容易説出來,只要別人提出異議,就會保持沉默;有時雖然不同意別人看法,也不敢反對。

時間一久,這位新人就變得不受重視。這讓新人感到很困惑,想改變卻不知道從何改起。如此表現,通常意味着心智模式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

運用心理免疫X片光,第一步“寫下目標”,是要回答: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就本例而言,這位新人行為目標是:更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第二步“列反行為”,是要回答:違反目標的行為有哪些?

例如,這位新人可能列出類似以下行為:經常沉默,等別人先發言,然後附和説“對”;如果心裏不同意,不會直説,而是沉默以對;説話很小聲,以至於大家聽不清她説什麼,經常被忽略......

第三步“考察好處”,是要回答:這些與目標相反行為,有哪些隱含好處?

例如,這位新人可能想法是:如果説出不同意見,別人會對我有想法,我可能會被當成異類;如果説得不對,別人會覺得我很蠢.....反過來説就是好處:不會被當成異類、不會被別人覺得蠢......

第四步“挖掘假設”,是要回答:內心隱藏的假設是什麼?

例如,這位新人判斷邏輯是:發表不同意見等同於被排斥,等同於別人覺得自己蠢。之所以有這種判斷,是因為其內心隱藏假設是:發表不同意見,就會引發衝突。

挖掘出這個深藏在內心的隱含假設後,就可以針對這個假設採取措施,例如進一步歸因後可能發現,與新人過往經歷有關。

例如,父母中有一方很強勢,弱勢一方一提不同意見,就會被批駁,雙方就吵起來。在這位新人過往經歷中,也許從來沒有一次“表達不同意見,卻能好好溝通”的良性爭吵體驗,這也就難怪新人會有上述隱含假設,信以為真,並形成這種存在問題的心智模式。

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幾十年來隱含假設、信念,自己深信不疑,形成特定心智模式,基於它們所做出行為,又豈能輕易被調整。

這也正是心理免疫X光片作用所在,能夠由表及裏、循序漸進地挖出它們。一旦識別,解決方案也就不難找到。

除心理免疫X光片外,還有不少工具可以輔助我們改善心智模式,讀友們平時可以留心積累。

在詞條的最後,精讀君要提醒的是,注意顯性化。

心理學家榮格説:“如果潛意識的東西不能轉化成意識,它就會變成我們的命運,指引我們的人生。”心智模式潛藏在行為和思維背後,如果不能顯性化,就無法改善。

後置思考:

①你觀察自己心智模式,有哪些部分需要堅持?

②你觀察自己心智模式,有哪些部分需要改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40 字。

轉載請註明: “1件事3個人3個判斷3個行動”: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