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社會的進步,現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逐漸偏向於文明,家長們開始注重孩子的內心感受,但不可否認,現在還有很多家長信奉着"棍棒教育"的理念,認為孩子就是得打,這樣才會越來越乖、越來越懂事,甚至長大後會更加有出息。
但實際上,打孩子的效果可能並不像許多家長想象中的那麼好,孩子的成長也不是一定需要"棍棒"的參與,或許有些家長唸叨的"棍棒教育",只是在他們打完孩子之後感到愧疚後悔而找的心理安慰和理由罷了,也是他們能正當的把孩子當作出氣筒的藉口而已。
昨天週末,我跟幾個孩子的媽媽帶着孩子一起去户外放鬆放鬆,在傍晚的時候,有個媽媽遠處喊自家孩子回家了,可能因為孩子玩的太用心,所以並沒有聽到媽媽的呼喊,隨即這位媽媽就直接衝上去拎起孩子就是一頓打,這個孩子大概還不知道是什麼情況,受了一頓打之後,乖乖的跟在媽媽後面,也不哭不鬧,表現的很安靜,隨着媽媽回家了。
我們這些家長也見怪不怪了,因為這位媽媽時常會打孩子,他們夫妻也經常吵架,吵到整個村子都聽得見的那種,在平日生活中,只要媽媽的心情不好或者是有哪裏不順心了,媽媽就會拿兒子來出氣,還説着孩子不打哪會乖的道理,村子裏也有很多人勸過這位媽媽,但是都被她一句"我家的孩子管你們什麼事"給懟了回來,漸漸的也就沒人再去勸説她了。
特別是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一出錯換來的就是一頓毒打,每天看到這個孩子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奇怪的是,前兩年這個孩子被媽媽打時還會大哭大鬧,繞着整個村子躲,而村子裏的人看到孩子被打都會幫忙護着,但現在這個孩子被打之後,表現的異常安靜,不僅不哭了,甚至躲都不會躲了。
我想,這就是孩子的"求救"信號吧,也已經説明,他懂事了,懂事的可憐,他害怕自己躲開了這頓打,自己就沒有媽媽了,其實現在的他比兩年前的他跑的更快,也可以躲的更遠,但是孩子沒有跑、沒有躲,相對於捱打來説,他更不希望媽媽離開。
或許還有家庭的緣故,他害怕會因為自己不乖、逃跑等行為,導致本就天天吵架的爸媽分開,所以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着,為了這個家庭的和諧,儘量的保持一個不哭不鬧乖孩子的形象。
如果家長正在揍孩子的時候,發現自家孩子有這種很淡定、不哭不鬧的表現,那父母要抓緊收手了,這可能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證明孩子正生活在恐懼和害怕失去當中。"棍棒"不一定出孝子,但是孩子的童年一定是不幸福的。
首先經常被打孩子的孩子,是很容易叛逆的,可能小時候父母的管制下會很乖巧,但是當孩子心智成熟、逐漸長大之後,就會越來越不服父母的管教,從而不聽父母的教導,或者直接反抗父母,嚴重的甚至會對父母大打出手。
小時候經常捱打的孩子,特別容易自卑,如果父母沒有引導好,孩子會認為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就比如有很多孩子會問"我是不是撿來的",他們會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從而變得自卑孤僻。
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心情去打孩子,因為一些小事對孩子大打出手,孩子由於怕失去父母,只能默默忍受,但是孩子被打時的無助和恐懼還是存在的,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孩子會沒有安全感,父母拿自己當出氣筒,孩子找不到人依靠,從而變得不自信,遇事只會退縮的懦弱性格。
可想而知,經常捱打的孩子自然也談不上多麼愛自己的父母,孩子對於父母的感覺更多的只有畏懼和擔心,在生活中畏畏縮縮,不敢跟父母交流心聲,自然也提升不來親子關係。
這個也很好理解,孩子肯定會被父母的行為所影響的,父母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在受到這種環境的影響,自然也會變得脾氣暴躁,遇事只知道用暴力來解決,經常性的對他人發火。
經常性的打罵孩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行為,避免無緣無故的打罵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犯的很多錯誤都是因為年幼心智不成熟所導致的,所以家長不應該過分的責怪孩子,而是要學會換位思考,弄明白孩子犯錯的原因,從而進行教導。
或者父母可以這麼想想,孩子犯錯是因為自己沒有教好、沒有教仔細,所以孩子才會犯錯誤,自己小時候可能也同樣犯這類的錯誤,所以體諒孩子比"棒打"孩子更為重要。
很多家長在辯論不過自己孩子的時候,就喜歡説一句"我是你媽媽,我説什麼就是什麼",仗着自己的身份不去講道理,讓孩子產生我在這個家沒有地位的想法,從而想要遠離家庭。
所以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把自己放在和孩子一個角度來討論問題,可以更有效的教育孩子,還能增加親子關係。
熊孩子總是有的,也經常會惹得父母無可奈何,家長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引導,而不是去打罵。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有時候"忍"也是很重要的,冷靜下來再去和孩子溝通。
當父母有想打孩子的衝動時,一定要細細思考,到底該不該打,別因為一時衝動,給孩子帶來難以磨滅的恐懼。值得欣慰的是,現如今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再去輕易的打罵孩子,家長也在陪着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掌握更多的育兒理念,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優秀幸福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