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被打為什麼不還手?女孩被扇50個耳光引深思:不惹事也不怕事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健康

文|綠葉媽咪

圖|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家長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傷害。尤其是現在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更是加大了家長們的擔憂。

然而,我們家長應該清楚,防範此類事件的發生,需要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多下功夫,才能不讓自己的孩子變成“軟柿子”,任人揉捏。

孩子被打為什麼不還手?女孩被扇50個耳光引深思

曾有一個暴力欺凌的事件在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一個飯店大廳裏,一個打扮成熟的黑衣女孩衝着一個坐在凳子上的白衣女孩,在僅僅2分鐘的時間內扇了對方50個耳光。

白衣女孩的認錯求饒聲,引來的卻是黑衣女孩變本加厲的暴力行為,中途甚至因為用手“不過癮”,脱下自己的拖鞋,用拖鞋打了女孩二十多個耳光。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當時飯店裏並不是沒有他人,可是沒有一人去阻止,不少大人都在旁邊充當着這個暴力事件的看客。

隨着這件事在網上的傳播越來越廣,很快引起了當地警方的注意,打人的黑衣女孩最後被依法處以刑事拘留的懲罰。

原來事發當天,黑衣女孩和白衣女孩正在飯店內用餐的時候,白衣女孩來到一樓上廁所,沒有聽到黑衣女孩在二樓喊她。由此,黑衣女孩心生不滿,有了當眾毆打白衣女孩的一幕。

不得不説產生矛盾的原因很簡單,黑衣女孩明顯有暴力傾向,行為處事非常不成熟,白衣女孩無端被扇50個耳光也讓人心疼。

孩子之間鬥毆、打架的事件屢見不鮮,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白衣女孩為何如此軟弱?面對她人對自己施加的暴力,居然沒有一點反抗意識。

家長在心疼女孩遭遇的同時,或許還應該產生一些思考:“孩子被打為什麼不還手?”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要注意:讓孩子不惹事但是也不能怕事。

別讓孩子變成“軟柿子”

所謂“軟柿子”的性格,指的是一些孩子性格太弱勢,讓人覺得好欺負。

我們知道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遺傳自父母,因此如果父母有一方是懦弱的性格,那麼就有可能遺傳給孩子。除了遺傳以外,與孩子從小的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曾看過一個小女孩被當成全家人的“出氣筒”,默默捱打不反抗的畫面,與上面例子中的白衣女孩的表現如出一轍。

小女孩只是在桌子邊安靜地寫作業,回到家的媽媽,二話不説就拽起女孩往地上摔,不停地用掃帚打她,扯她的頭髮以泄憤。

女孩不但不反抗,而且不哭不躲,對這樣的捱打似乎已經習以為常。過了一會兒,穿着外賣員衣服的父親回到家,更是用掃把棍將小女孩打一頓。

這還沒完,就連在一旁的弟弟,也學着父母的樣子欺負姐姐。

我們可以猜想,一開始小女孩也有反抗的意識,但每次稍微不順從父母就受到一頓打罵。以至於後來孩子因為越反抗越捱打,逐漸失去了反抗意識。

同時,也導致孩子產生了不正確的歸因,學會看父母的眼色,變成“討好型人格”。只要父母生氣了,無論是不是自己的錯,都為了少捱打而認錯。

這是一種“習得性無助感”,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研究提出,表現為低自我的消極態度。

實驗人員把兇猛的鯊魚隔絕在鋼化玻璃裏,一開始它猛烈地撞擊玻璃,幾次下來除了受傷沒有什麼用,到後來就變得懦弱了,即使把玻璃撤掉也無動於衷。

或許例子中的白衣女孩也是長久處在這樣壓抑的家庭環境之下,變成“軟柿子”的性格。在與同齡人相處時,習慣性地將自己置於弱勢的一方,不能以平等的地位去與自己的朋友相處。

孩子被打怎麼辦?李玫瑾:打回去

如果孩子回家哭訴自己被人欺負了,很多家長可能會讓孩子去“告訴老師”,或者責怪孩子“被打了你不會打回去嗎?”以及“一個巴掌拍不響,怎麼不打別人就打你?”等等。

此時,孩子是來找家長求助的,如果家長是斥責或者和稀泥的態度,會讓孩子變膽怯,以後被欺負了也不敢告訴家長。

因此,家長要以温和的態度,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予孩子安全感和底氣。

對於孩子被打,告訴老師或許是一個方法,但是多數時候沒有用。現在的孩子夠精明,與人打架都是在校外,老師管不着;被老師處罰之後,一些叛逆的孩子還會變本加厲地欺負同學。

中國公安人民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節目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她的建議是“支持孩子打回去。”

她這樣教育自己的孫女:“當你遇到這種情況,用力揪住對方的耳朵,他感覺到疼就會放手了。”

也有些家長擔心:教孩子打回去會不會助長暴力行為?

正所謂“不惹事也不怕事”,我們要注重孩子的家教,不隨便欺負人,也不以大欺小;被欺負了以後,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維護自身的權利。

教孩子打回去也是有技巧的,不是靠蠻力而是靠巧勁,不是為了泄憤而是壓制住對方。

因此,孩子在反擊的時候,也要知道哪些地方能打,哪些地方不能打,比如頭部、眼睛等,不然急眼了也有可能防衞過當。

父母不讓孩子變成“軟柿子”,不僅要重視性格培養,還有體能鍛鍊。如果孩子骨瘦如柴、力氣軟綿綿的,別人一看就覺得是“軟柿子”好捏;若孩子體格強健,往那一站,沒人敢惹。

我們可以讓孩子從小去學跆拳道、柔術等防身的技能;以及跑步、游泳等,訓練反應速度和耐力,打不過的時候就跑,這並不丟人。

和你説句貼心話:

孩子之所以不敢反抗,正是因為長期被打壓。為人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有物,隨便對待和發泄情緒,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於孩子獲得安全感和培養良好的性格。

同時,家長還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永遠是他最堅強的後盾,在背後為他提供支持。別讓孩子變成“軟柿子”,適當允許孩子頂嘴、反抗,有一點“鋒芒”,有時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每日話題:你支持孩子被欺負了之後“打回去”嗎?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