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小寶貝的某些行為,寶媽可能很難忍受,甚至是超級厭惡。
尤其是寶寶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個別寶媽會誤以為,寶貝之所以選擇這樣做,肯定是寶貝生氣了,或是討厭媽媽了。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恰恰相反,寶貝之所以這樣做,完全就是想吸引媽媽的注意,想表達內心的一份愛。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寶貝的這5種讓人“討厭”的行為,其實只是在示愛
①吸吮時,用力咬媽媽
有的小寶貝在吸吮的時候,使勁兒咬媽媽,媽媽很難受,極容易肌膚破損感染。有時候,還讓媽媽誤以為寶貝在示威,或是恨上媽媽了。
其實,這可能是寶媽奶水不足,或是寶寶想跟媽媽説話,卻又無法表達。還有可能是寶貝長牙了,剛長的牙齒需要磨一磨。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最後一種可能性更加“調皮”了,就是寶貝吃飽了,打算跟媽媽鬧着玩。寶寶用“咬”的方式,只是想跟媽媽交流溝通,然後嘻嘻哈哈的樂,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意。
②使勁兒用腿蹬媽媽
給小寶貝餵奶時,有的寶貝使勁兒用腿,蹬着媽媽的肚子,根本就不在乎媽媽的呵斥,這讓媽媽很煩躁。
有位剖腹產後的媽媽説:“剖腹產半年了,寶寶踢我蹬我,一度讓我懷疑寶寶恨我,想把我的傷口弄撕裂。”
其實,這真的是誤會寶寶了。寶寶對媽媽沒有那麼討厭的,寶寶這樣做,很可能只是想借機找個恰當的姿勢,讓自己吃奶的過程中更舒適一些。
這種踢,只是一種親暱關係中,愛意濃濃的表達方式。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③睡覺時,摸着媽媽的耳朵
睡覺時摸着媽媽的耳朵等部位,會影響寶媽的睡眠,寶媽很難忍受。畢竟,寶媽帶娃很辛苦,也想睡個好覺。
不過,寶寶之所以愛觸碰媽媽軀體的一部位,其實只是為了緩解“肌膚飢渴”,為了從媽媽那裏獲得一份安全感而已。當然,也是為了讓媽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④撕扯媽媽的頭髮
有的寶貝一有時間,就撕扯媽媽的頭髮,把媽媽弄的蓬頭垢面,頭髮亂七八糟,完全沒了造型。還有的寶貝啃着媽媽的手,或是吃媽媽的胳膊,不讓吃都不行。
其實,這可能只是寶寶想跟媽媽互動,但又不懂怎麼去表達愛意,對媽媽用錯了方法。
⑤摳媽媽的嘴巴,摳媽媽的眼睛
寶寶閒着的時候,可能剛剛湊近媽媽,媽媽誤以為寶寶要親近自己,正一臉興奮的期待呢!結果,寶寶畫風一變,立馬開始動手,摳媽媽的嘴巴,摳媽媽的眼睛,一副咬牙切齒的樣子。更要命的是,得逞後,寶寶還會樂個不停,讓寶媽完全恨不起來。
其實,寶寶的思維能力較弱,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很單純,又有點小暴力。尤其是在尚且不會説話的時候,更會習慣用這樣的方式跟媽媽交流互動,釋放內心對媽媽的愛。
雖然,媽媽會煩躁,但寶寶處於幼兒期,根本無法對媽媽的感受,完全的感同身受。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當寶寶頻繁做出讓寶媽厭惡的行為,寶媽該怎麼辦呢?
(1)不能打罵,要掙脱掉,温柔地安撫寶寶
呵斥雖然有用,但卻容易讓寶寶喪失安全感。如果寶寶總是“撩閒”,故意咬媽媽,踢打媽媽,或是拽媽媽頭髮,摳媽媽的嘴巴眼睛。
媽媽先要保護好自己,儘可能的掙脱掉,避免寶貝在無知的情況下,對媽媽造成嚴重傷害。
另外,寶媽要對寶貝温柔一些的説話,給予一份言語上的安撫。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比如,告訴寶寶這樣做不對,媽媽會感覺到疼。媽媽可以假裝哭泣,讓寶寶瞭解他的行為給媽媽帶來的痛楚。爭取讓寶寶感同身受,避免下次重複這種不好的行為。
(2)多陪伴孩子,讓寶寶享受正向的開心
千萬不要過度縱容寶寶,不然寶寶養成了以上這些壞習慣,可能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改掉。
寶媽可以多陪伴孩子,幫寶寶轉移注意力。
比如,在寶寶做出錯誤行為時,寶媽可以通過哄睡玩具,吸引寶寶的興趣,讓寶寶感受到開心,側面阻止寶寶對寶媽的纏擾和傷害。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多陪伴寶寶,對寶寶進行正向的引導。比如,先給寶寶擺正姿勢,再給寶貝講故事等,幾次下來,寶寶就會有行為上的改變。一旦寶寶發現比寶媽更有趣,更能給他帶來快樂的事物,寶寶就會“放過”寶媽了。
寶寶抓頭髮,摳媽媽的嘴巴,踢媽媽的肚子,吃媽媽的手等行為,肯定會讓寶媽情緒焦躁厭惡。但是,誰家寶寶都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寶媽們只能互相勸勉,一起加油引導了!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9 字。

轉載請註明: 寶寶對媽媽做的這些攻擊性動作,其實是他表達愛意的方式,別打他 - 楠木軒